第183章 星火計劃第二批成員,科學之城的難點
接下來,再從1908年-1912年的畢業生中,選拔星火計劃的第三批成員。
這兩批成員會和何育杰等人一樣,被他填充到各個大學去教書。
又或者到時候他會再建幾所大學,內部消化。
他估摸著三批星火成員應該足夠了,剩下的就是優中選優,找到真正的科研人才,而不是教學人才。
李奇維并不準備在國內待到1912年,因為那時國內局勢太過復雜,不利于他的人身安全。
等回到歐洲后,他的最大目標是想辦法從英國手里搞到一塊土地,作為科學之城的基地。
這是他所有計劃核心中的核心。
這個時代,歐洲幾乎每個國家都有海外殖民地。
但是論面積大小,英國是當之無愧的老大。
李奇維看中的幾個備選地方,都是英國的地盤。
所以無論如何,他都繞不開英國人。
他也在思考,到底用什么籌碼,才會讓英國同意賣一塊地給他。
而且建立科學之城的時間點也很重要。
第一個時間點是1914年之前,等到戰爭爆發,只要李奇維嚴守中立,應該問題不大。
當然他肯定也會想辦法擁有一支武裝力量。
第二個時間點則是在1918年之后,最好是在1919年。
這樣的話,距離下一次戰爭開啟還有十幾年緩沖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