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章 六年義務教育,女子學堂章程,自籌經費
單純把學校建起來,花費倒是不多,這個時代的苦力又不值錢,甚至還可以是免費的。
但是想讓學校,尤其是大學,正常運轉起來,那就是個無底洞了。
李奇維的黃埔理工大學,從開建到現在,已經花費了5萬英鎊,約33萬兩白銀之巨。
雖然這和李奇維的高標準有關,各種教學樓、實驗樓都是按照最好的材料和工藝建造而成。
而且還添置了很多教學設備等。
但是人員開支才是大頭,而且一點不能省。
大學建的再漂亮,教師的薪水很低也沒有用,根本就不會有人來應聘,學校也就變成空殼了。
而要維持一所大學的正常功能,安保、食宿、維修、行政等等,都是巨額的花費。
而廣東大學作為清朝唯二的中央直屬大學,是清朝的臉面,自然逼格不能太低。
所以,廣東大多數的教育經費,全部都投在了廣東大學的建設上。
即便廣東省是富裕省份,但是用錢的地方也多。
種種費用計算下來,最后能撥給教育使司的經費,就只有1100兩了,剩下的就需要自己想辦法了。
于式枚曾親自跑到總督府,求見現任兩廣總督兼廣東巡撫,岑春煊。
結果堂堂封疆大吏,也只能來一句:我沒錢。
關鍵于式枚還不能抱怨,因為其他各級衙門也是如此,大家都缺錢,不止你一個。
按理來說,于式枚應該去找廣東布政使的,因為布政使司負責一省之財政和行政,當然也管著教育經費。
但現任廣東布政使是胡湘林,福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