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諾獎從不頒發給有爭議的結果。 這個爭議不僅指成果本身對錯,還有成果歸屬問題。 但德拜也轉頭就獲得了1936年的化學諾獎。 大佬就是這么任性。 雖然德拜在化學領域是大佬,但是他的同門,索末菲教授的另一個學生,更是堪稱化學界的超級大佬。 那就是大名鼎鼎的鮑林。 如果說發現了質量守恒定律的拉瓦錫,他被稱為“現代化學之父”,算是化學界的牛頓的話。 那么誰是化學界的愛因斯坦呢? 沒錯,就是鮑林。 因為他終結了現代化學。 鮑林除了德拜,還先后師從過玻爾、薛定諤。 所以他是第一個把量子力學引入化學的人。 他用量子力學解釋了化學鍵的本質,提出了雜化軌道理論、共振理論、電負性等概念。 并因此獲得了1954年的化學諾獎。 從此化學的深度就被抬高了一個層次,而不再是物理的附庸。 但是到了大后期,其實研究化學和研究物理已經沒有明顯的界限了。 都到了量子級別,只不過是選擇的角度不同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