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帝姬的煩惱(十一)
“成敗在此一舉。”慕聲不陰不陽地替她補全。
慕瑤警告地看了他一眼,示意他收斂些,慕聲沖她露出個溫順又無辜的笑容。
趙太妃臉色很黑,但沒有反駁什么,接著道“十年前,本宮信佛已久,先帝對本宮多有憐惜,在城郊建立了興善寺,取興國、揚善之意,適逢皇后病重,本宮便自請入寺為其祈福。”
“敢問娘娘,燒香拜佛靈嗎”慕聲狀似無意地插了一句,這一次慕瑤和妙妙都沒攔他,而是隨著他的發問,一起豎起耳朵聽著趙太妃的回答。
“怎么不靈當初本宮生敏敏的時候,全靠佛祖庇佑”她似乎意識到說得有些多了,閉上了嘴。
這就對了。
趙太妃禮佛之心誠,基于她對這種信仰的盲目信任,是出于對自身利益尋求保佑的狂熱。她對佛學的了解其實不多,作為寵妃,她幾乎沒有理解過佛經釋義,行為舉止也浮于表面,實在談不上通禪。她心誠的表現,不過是花大價錢建造一座豪華的皇家寺院,以及在逢年過節的時候,像暴發戶一樣瘋狂捐贈香火。
她在塵世有所求,寄托于佛,并不曾在意自己內心的愿望是否世俗。
這樣一個葉公好龍的趙太妃踏入興善寺,究竟是為皇后祈福,還是祈禱皇后快點死掉以便于自己上位,誰都不知道。
“興善寺建好第三日,天竺國來了一隊教眾,遠渡重洋來講經。十年前,佛教在我朝興盛沒多久,闔宮上下只有本宮因為娘家趙氏的關系對其有所了解,先帝事務繁多,興致缺缺,就讓本宮引那群人如興善寺安頓,順帶聽他們講經。”
“為首的那人姓陶,叫做陶熒,看起來很年輕。他自稱是華國邊陲人,長在天竺國婆羅門,受佛法熏陶,不惜遠赴重洋來普渡眾生,路上遇見許多流民,那些流民受他感召,都自愿成為信徒,于是他們一行人浩浩蕩蕩走到了長安。”
慕瑤和慕聲對視一眼。
“他們一進來,沐浴焚香,三跪九叩,日夜不眠不休地念經,隨后陶滎對本宮說說他以金剛之目,看出本宮的命格本刻薄,幸得神女托生于腹中,遂能扭轉乾坤,得了鳳命。他報出來的神女生辰八字,與敏敏分毫不差講經只是托詞,他們其實都是為膜拜神女而來。”
凌妙妙有些聽不下去了,扭頭一望,慕瑤和慕聲的臉色也一言難盡。
十年前,佛教剛入華國沒幾年,因為信仰的人不多,規矩、經文都是斷斷續續傳來,教眾良莠不齊,渾水摸魚的不在少數。什么佛教徒,還能帶看面相、算命格的
帝姬的生辰八字,只要買通宮人就能打聽。只怕是南郭先生碰到了附庸風雅的趙太妃,利用了她急切想要做皇后的心,糊弄了她。
慕瑤并未揭破,只是問道“娘娘信的是密教”
趙太妃的眼角閃過憤恨之色,臉色格外不好看,端茶杯的手都有些不穩“當時當時本宮還不知道那是密教,只以為是真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