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9章 添一把火
“而這些幕后崗位也并沒有那種高收入,有些崗位不但收入微薄,還需要很長時間的學習,很多情況下都是‘二代’憑借著對這個行業的熱愛在工作。”
“拿我的父親舉個例子吧,他是西影廠當道具師的,從畢業開始就分配到廠里,一直到現在。”
卓威適時的捧了一句:
“啊,我聽說過,你的父親參與過很多電影的制作。”
“一開始其實他還不是干這個的,而是跑片員,就是來來回回給劇組跑腿送膠片的。”
跑片員這個職位在數字時代已經消失了,而膠片時代這個職位仍然存在。
膠片拍攝不像數字攝影機,能實時回看,導演的取景器雖說也能湊合用,不過畫質和流暢度實在不怎么樣。
所以就有了跑片員這個職位,把劇組已經拍好的膠片送去沖洗,沖洗結束后再拿回劇組給導演檢查,這一來一回就叫跑片,說的再直白一點就是跑腿的。
“跑片員每天得帶著少則七八斤,重則幾十斤的膠片在路上奔波,而且還得保證膠片不能過于顛簸,更不能污染、曝光。”
“像這種職業,一般人是不愿意干的,像我一直在用的跑片員,他就是這個崗位上的第三代人了,你說這其中有沒有人情關系?”
卓威這下也明白了周洛的意思,點頭稱是:
“我明白了,周導,你的意思是人情關系有好有壞,不能簡單的一竿子打翻一船人,而是要辯證的看待。”
面對卓威的上價值,周洛默默的點了點頭,有人幫自己吹那何樂而不為呢。
“謝謝周導,感謝你今天能接受我的采訪,你是我見過的最平易近人的大導演了。”
卓威站起身來伸出雙手想再次和周洛握手感謝。
他本來是個工廠廠辦的秘書,屬于是國營單位的鐵飯碗,處于對電影的熱愛,他也在下崗潮中順應時代潮流,辭職改行當了記者。
而《每日新報》這個新創刊的報紙,主打的就是娛樂新聞,正符合卓威的興趣,所以他就順理成章的應聘了過來。
真當上娛樂記者,卓威才感覺自己這一行是真沒那么好干,遭人冷臉那是家常便飯,偶爾有人能接受采訪那都屬于運氣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