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外宣任務片?
現在上頭對于宣傳口這一方面一直很頭疼,尤其是在這個申奧的關鍵時間。
希望能有一個屬于自己的,能在國際上打開局面的大導演。
張一謀和凱子哥就是之前上頭著重照顧的目標,但是都有自己的局限性。
張一謀畫面表現很好,色彩運用非常驚艷,但是短板也很明顯,不會寫劇本。
而當代名著里,傷痕文學和尋根文學大行其道,顯然不符合江學長對外宣的期待,這玩意也沒法展現現代化啊。
凱子哥現在越來越放飛自我,這次《荊軻刺秦王》吃了一癟,暫時很難有人愿意陪他再玩一次大制作了。
馮曉剛就差點意思,比較low,喜劇片的地域限制很大,在南方都吃不開,更別說到國外了。
上頭對他的期待現在就是能年產一部喜劇片保個底,讓票房別那么難看就行了。
周洛的橫空出世讓上面看到了新的目標,無論是票房還是榮譽都是可圈可點,加上人還年輕,樹典型的不二人選。
從侯克鳴那拿到了一個電話,周洛撥了過去,兩人約在了一家茶樓見面。
下午,周洛循著地址找了過去,對方已經等在了二樓雅間。
來人四十來歲上下,面相和善,這個人周洛認識,前世和張培民廠長搭班的副手,就叫他吳主任。
至于為什么張廠長會搖身一變成為副局長,這就要說到國營廠的特殊情況了。
國營電影廠的主管廠長,在90年代后一般都是上一級的宣傳部門委任的。
簡單的說也就是外行的行政官僚領導,在這之前并非如此,這其中和西影有很大關系。
雖然這個空降外行領導和其他行業看上去有點沒什么區別,但是實際上卻大不相同。
制造業或者說實業,生產都是各種專家和專業人士負責,廠長就算是外行也沒什么大問題,通過機制趨利選擇就行了。
電影行業是一個創意行業,膠片時代的電影都是投資巨大,攝影機一開每秒燒的都是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