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7章 穿越時間的資產
以承包的方式,相同沙地面積的開發,林氏慈善基金會需要花費的錢,可能將會是螞蟻森林的三到五倍,而造成如此差距的關鍵開銷,便是人力。
如果林謙選擇承包的方式,那么勢必就要雇傭工人對林地進行看護和培育。
曾經的華夏,人力資源極為廉價,所以西方諸國紛紛將工廠開到了華夏,以此來獲得廉價勞動力,然而隨著時代的發展,如今的華夏勞動力雖然仍舊還無法和西方諸國相比,但起碼擺脫了廉價二字。
在勞動力成本日益增長的今天,人力成本已經逐漸成為了許多企業的負擔,所以現如今國內的諸多企業,都是能一個人干的活,堅決不聘兩個人,把女人當男人用,把男人當畜生用。
這就是為什么同樣都是防沙造林,林謙選擇的承包制要比螞蟻深林選擇的合作制高出數倍的成本,因為多出來的那些成本,絕大部分都產自人力成本。
畢竟沙地的治理和林地的培育,根本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其所需的時間,基本上都是十年起步。
當然……
無論什么事情,都是有利有弊的。
承包制前期投入的資金固然很高,但只要完成了前期對沙地的規劃和開發,那么從此以后,只要土地的承包期限未到,這片林地的主人就始終姓林,并且在未來的日子里,林謙有權對這片林地做出任何處置決定,即便是他下令將林地里的樹木全部砍掉,別人也無權干涉林謙,因為那片土地上的所有產物都是林謙的私有財產。
林木,本身就是一種資產,并且還是一種門檻極高的資產。
在國外,那些真正頂尖的大家族,在對其家族資產進行配置時,往往都會選擇配置一部分林木為基礎的底層資產,他們通常會一次性購買成千上萬公頃的林地。
究其原因,只有一個,那就是增值。
眾所周知,樹木是會隨著時間的推移不斷生長的,通常情況下,一顆健康的樹木每隔十年,它的體積和重量就會翻上一倍,而樹木的價值往往也是隨著樹木的體積和重量成正向增長的,一片生態良好的林地,每年大約會增值5%-7%。
這些都并非是林謙臆想出來的,而是林謙當初與阿納托利交談時,阿納托利告訴給林謙的,因為他的家族資產配置中,就配置了大量的林木,所以林謙這些數據的來源,都是相當真實可靠的。
或許有人說,每年增至5%-7%,這個利率已經是非常不錯的數據了,但對于那些擁有著巨額財富的頂尖家族,他們又豈會就此滿足。
他們真正的玩法,通常是加杠桿。
假設這個家族要購買10億美金的林木,在購買之前,他們往往會通過自身的資源,以3%左右的利率來獲得四倍杠桿,而放大以后,他們原有的10美金將會變成50億美金。
接下來,他們會將這50億美金全部來購買林木,而前文剛剛說完,一片生態良好的自然林地,每年大約會增值5%-7%,若是以中間值來取,就算每年增值6%來算,原本10億美金的成本,經過杠桿擴大以后,10億美金的增值率就會達到恐怖的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