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島上學藝,九陰初窺
隨著日升月落,張無忌在冰火島上迎來了新的一日。在這座孤懸海外的神秘島嶼上,他做出了一個影響深遠的決定,說服父母親和義父繼續留在冰火島,珍惜當下,與父母、義父一同精進武學,以備將來重返中土時,有足夠的能力應對即將到來的風雨。
清晨,當第一縷陽光穿透云層,灑在冰火島的奇巖異石之上,張無忌便起身,召集了張翠山、殷素素和謝遜,提出了共同修煉的想法。他的話語中滿是對未來的期許,以及對家庭團聚的珍惜:“我們既然有幸重聚于此,不如把握這難得的時光,共同提升武藝,以備將來無論面對何種挑戰,都能從容不迫。”
張翠山和殷素素聽后,眼中閃過一絲驚喜,他們知道,兒子已不再是那個需要庇護的孩子,而是一位有著深思熟慮的青年。謝遜更是欣慰,他明白,真正的力量不僅僅來源于武藝,更在于內心的堅韌與智慧。
張翠山首先點頭贊許,他的眼神里充滿了對兒子成長的認可:“無忌,你的提議正合我意。在這個與世隔絕的地方,我們不僅能增進彼此間的感情,更能相互切磋,共同精進。為父愿意將武當派的太極心法與你分享,它不僅是一種武技,更是一種處世哲學。”
殷素素溫柔地撫摸著張無忌的頭,她的聲音柔和而堅定:“無忌,娘親雖出身天鷹教,但也學得不少旁門左道之術。這些年來,娘更加懂得,真正的力量在于如何運用所學保護自己所愛之人。娘會教你如何辨識草藥,學習施毒解毒,但記住,這些手段非到萬不得已不可輕易使用。”
謝遜沉默片刻,眼神深邃,仿佛穿越了歲月的長河:“無忌,我的兒,你義父一生所學,皆源于對命運的抗爭。獅吼功和混元一氣功,是我多年苦練的成果,它們代表著明教的力量與不屈。今日,我愿將這兩門功夫傳授于你,望你能領悟其中的奧義,更希望你明白,真正的強者,是能夠控制自己的力量,而非被力量所控制。”
張無忌感激地望向三人,心中涌動著前所未有的暖流:“多謝父親、母親、義父,無忌定會勤勉修煉,不負所望。我希望有一天,能以我們的力量保護彼此,保護那些無辜的人,不再讓悲劇重演。”
“好!”謝遜大笑道,“那我們就從今天開始,每日黎明即起,練功不輟。冰火島的環境惡劣,正好磨煉我們的意志和體魄。”
張翠山和殷素素相視一笑,一家人的身影在晨光中顯得格外溫馨而堅定。他們圍繞著島上的天然地形,各自選定了修煉之地,開始了一天的刻苦訓練。在接下來的日子里,冰火島上除了風聲與海浪,又多了四人練功的呼喝與呼吸聲,他們的心,因共同的目標而緊緊相連,這份力量,正悄然改變著他們的命運。
于是,在謝遜的指導下,四人開始了緊張而有序的修煉。張翠山以其精妙的武當劍法為基礎,教授張無忌輕靈飄逸的身法;殷素素則傳授其暗器與毒術的知識,雖不鼓勵使用,但求防身有道;謝遜則將自己的獅吼功與混元一氣功傾囊相授,讓張無忌領略到外家功夫的剛猛與內功修為的深邃。
然而,就在一次偶然的修煉中,謝遜不慎將屠龍刀揮落,刀身撞上了島上一處隱秘的巖石,竟意外地裂開了一道縫隙,從中掉落出一本古樸的書籍——《九陰真經》。這一發現震驚了所有人,要知道,《九陰真經》乃是武學至寶,其中記載的武學奧秘,足以讓任何習武之人夢寐以求。
四人慎重研讀,決定共同修煉《九陰真經》中的武學。張無忌憑借著過人的悟性,很快便在《九陰真經》的引導下,對內功有了更深的理解,甚至隱隱約約間,他似乎觸碰到了九陰神功的門檻,體內真氣運轉愈發順暢,力量與日俱增。
張無忌手持《九陰真經》,其上古樸的文字仿佛蘊含著無盡的智慧,他輕聲念道:“‘太陰之初,混沌未分,陽生于陰,陰含于陽……’這九陰真經的開篇,便道出了陰陽相生相克的至理,與我武當太極不謀而合。”
張翠山聞言,若有所思:“無忌,你所言極是。我們可先從《九陰真經》中的‘九陰白骨爪’和‘摧心掌’練起,這兩式威力巨大,但需以深厚的內力為根基,方能收發自如。”
殷素素則對《九陰真經》中的輕功和療傷之術頗感興趣:“書中還記載有‘九陰步法’和‘九轉還魂術’,前者可使人身輕如燕,后者則能生死人肉白骨,我們亦可分頭修煉,互相教導。”
謝遜沉吟片刻,目光落在《九陰真經》的另一篇章:“《易筋鍛骨篇》乃九陰真經的基礎,我們應當從這里入手,重塑筋骨,使內力更為渾厚。我曾聽聞此篇中還藏有閉穴功夫,能讓人暫時封閉全身要穴,大大增強防御力。”
四人商議之后,決定每天輪流教授各自擅長的部分。張無忌首先進入《九陰神功》的修煉,他盤膝坐于冰火島的一塊平坦巨石上,按照經文所述,冥想著天地之間的陰陽變化,漸漸地,一股溫暖而深邃的能量自丹田升起,游走全身,使得他的皮膚表面泛起了淡淡的藍光,這是九陰神功初步顯現的征兆。
張翠山則在一旁指導張無忌和自己練習九陰白骨爪,每一招每一式都力求精準,力透指尖,石上留下一道道細密的痕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