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五章 死神來了
為了方便儲君繼位后,能最平穩的接過政權,太子的東宮,被設定為一個小朝廷的格局。
比如正三品的太子詹事,就對應尚書令,其下三令、四率、中庶子、庶子、洗馬、舍人等等官員,也都能在朝廷里找到大致對應的職位。
不過實際上,歷代太子詹事這個位置,往往是給資深老臣榮退的悠閑之職,由此可見制度設定的固然好,但由于儲君與皇帝之間的天然對立,皇帝是不會給東宮那么大權力的。
李世民不必說,那是馬上打下來的江山,有自信與威望在,有底氣給李承乾折騰,而其后在深宮里長大的唐朝皇帝,李治和李弘之間,真的算信任了。
李治清楚這個兒子性格仁厚,身體又差,沒辦法奪自己的位置,所以對于態度的約束并不太強,哪怕數度監國都沒有什么實權,但至少宰相班底里面還有戴至德為太子一黨。
不過其他東宮官員,依舊沒有太大的實權,直到如今太子監國。
楊執柔明白豆盧欽望的意思,卻不看好:“太子手段溫和,除了之前逼迫各家放糧賑災外,并無大動干戈之意,如今三省六部與東宮各領其職,以新頒布的《建言八事》為核心,按部就班的賑災濟民,朝堂局勢十分穩定。”
“東宮臣子并非無事可做,恰恰異常繁忙,倒是那李元芳,聽說每日午后準時離開皇宮,悠閑得很。”
“一邊是每天忙得昏天黑地,只為在太子監國期間爭取功勞,以謀未來的東宮臣子,一邊是功勞已經足夠,就等著升官的李元芳,你認為這兩方爭得起來?”
豆盧欽望聽著都覺得東宮慘,皺眉道:“那李元芳之前提拔了都官郎中,是不是忍不住,要開始大肆培植黨羽了?”
楊執柔搖頭:“自從來了洛陽,除了朝會外,李元芳唯一一次入宮覲見太子,就是舉薦那個新羅人當都官郎中,都官司本來就不是位高權重的司部,群臣不滿的也只是那個金良圖的身份。”
“不僅是金良圖,這李元芳喜用寒門,與隴西李氏聯系都不多,如今關內勛貴子弟,對他頗有異議,或許也正因為這點,圣人和太子才會特別信任他吧,大肆培植黨羽這點真的算不上……”
豆盧欽望咬了咬牙:“總有些矛盾可言,也不求扳倒李元芳,令其無暇他顧便是!太初,我若能當上刑部侍郎,定助你入閣為相!”
楊執柔不置可否:“以你我之間的交情,何必許此承諾?我一定是竭盡全力助你的!”
豆盧欽望不禁有些奇怪,這位好友似乎并不熱衷宰相之位,可都走到侍郎這個位置了,哪有不想著入閣為相的?
當年崔守業那般千方百計,才是正常之態,就算是持家低調的裴行儉,都是十分希望成為宰相,名留史冊的。
豆盧欽望無奈之下,唯有退而求其次:“無論如何,不能讓崔修業上位,太初可否應我?”
楊執柔點頭:“請放心,我也不愿崔修業稱心,我明日再去拜訪尹大夫,讓御史臺緊扣崔守業昔日的罪名,至于李元芳那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