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七十八章 大燕立國,年號歲安
同時祭祀官檢查祭品。
此時圜丘壇第一層,有兩位祭祀神位,昊天上帝居?xùn)|,皇地祗居西,各奉祭品。
第二層則列星辰、社稷、太歲、岳鎮(zhèn)、海瀆、山川、城隍,各用祭祀。
緊接著開啟祭祀儀式,宣告天地眾神,人間天子將要登基:“三靈垂象,山川告祥,人神和協(xié),歲月茲著,類于上帝,禋于六宗,望于山川,遍于群神!”
李彥靜候片刻,拾階而上,來到圜丘壇正中的天心石上立定,面向昊天上帝與皇地祗的神位。
天心石又名億兆景從石,“億兆”是形容百姓之多,“景從”是緊相追隨,此時這位大燕天子開口,聲音隆隆,仿佛真有億兆百姓景從:
“自唐運(yùn)告終,趙宋承祚,其君父子及孫百有四十余年,今運(yùn)亦終,豪杰分爭?!?br/>
“天賜英賢,為吾之輔,用干戈而討逆,本仁義而納降,今偃兵息民于田里,國業(yè)日隆,幅員萬里?!?br/>
“臣下皆曰,神器不可久虛,生民無主,欲尊帝號,吾不敢辭,于圜丘設(shè)壇,受天明命,肇造弘基,備儀昭告上帝皇祗,定天下之號曰大燕,建元?dú)q安?!?br/>
聽得國號與年號,臣民都露出振奮之色。
宋祚已終
,大燕立國,年號歲安!
這個“大燕”是真正的國號,前面大一統(tǒng)朝代的國號都是一個字,秦漢晉隋唐宋,所謂大秦大漢大唐,其實(shí)是習(xí)慣了后世叫法的尊稱,歷史上直到忽必烈取《易經(jīng)》“大哉乾元”之意,改國號為“大元”,才變?yōu)閮蓚€字的國號,即大元、大明、大清。
至于年號,倒沒有那么多的講究,基本是祈禱吉祥、希冀國泰民安和顯示天子威嚴(yán)的意義,早年先秦至漢初都是沒有年號的,從漢武帝繼位后才開始使用,歷代帝王遇到特別的大事、要事,才要更改。
當(dāng)然也有皇帝換得很頻繁,比如李治武則天夫婦,李治有多達(dá)十四個年號,武則天正式年號有十三個,登基前還用過四個年號,加起來十七個,可謂歷朝之最……
李彥其實(shí)比較喜歡明清那種一人一個年號,后世能夠以年號作為皇帝稱呼的形式,但現(xiàn)在這個年代不太合適,所以他第一個年號定為“歲安”,是個希翼年歲平安的年號,既有意義,又十分溫和。
宣讀祭詞,供奉祭品,向昊天上帝、皇地祗乃至整個天地祭祀,整個過程中,一直貼身收藏的天書,輕輕震動,流轉(zhuǎn)光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