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十年寒窗讀書苦 狀元及第落誰家
少奶奶在河下這條寬敞的石板街上奔跑著,少爺?shù)呐d奮她理解,沈坤是上蒼賜給他們的禮物。坤兒不僅是他倆的兒子,他更是沈家的未來,是沈家人的全部希望。作為母親的她知道自己承載著別人無法替代的作用,飽讀詩書的徐小姐成了如今沈府少奶奶,她知道從今以后必須有意識地引導兒子,讓他真正意義上成為一個飽學之士,從而光耀門庭。
從小爹爹就告訴自己,淮安是歷史悠久的全國歷史文化名城。秦漢時期西北部屬淮陰縣,東南部屬射陽縣,東晉建山陽縣,也是山陽郡治的所在地。
因淮安城位于缽池山之南,故稱山陽縣;隋代改山陽縣(郡)為楚州,到南宋改楚州為淮安州、淮安軍、淮安縣;元代改為淮安路;明朝開國以后,便將元代的淮安路改為淮安府,府治一直設在江蘇山陽縣。
她自己婆家沈家,世世代代住在竹巷街深巷里,篾匠鋪是沈家祖業(yè),店鋪維持沈家所有的生計來源。竹巷遍布篾匠鋪,以竹聞名于山陽縣。經(jīng)過幾代更迭,現(xiàn)在公公慢慢把這份祖業(yè)做大,夢想著有一天也能像招搖過市的鹽商一樣讓人高看他一眼。
一年前她嫁到了河下鎮(zhèn),嫁給了玉樹臨風的沈少爺,兩個人如膠似漆恩愛如初,多少次琴瑟合一讓她臉上笑容燦爛。她覺得自己太幸運,幸運的是遇到了開明的爹娘,幸運的是遇到了她的真命天子。套用如今的詞來說,徐小姐在對的時間,遇到了對的人。
的確,徐小姐太幸運了。要知道大明朝婚姻大事,哪家不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天下許多女子她們婚前對男方情況一概不知,可洞房花燭夜,當男人挑下蓋頭時,男人是聾是啞,是瘸是瞎,只能認了,而且一認就是一輩子。你說,徐小姐怎能不幸運呢?
嫁到河下這一年多,少奶奶如今越來越習慣于這里的煙火氣,她喜歡領領著小玲逛估衣街買上自己中意的胭脂飾品,坤兒的衣服玩具,自然她也喜歡品嘗河下大街小巷里的小吃……
她怎么也忘不了今天公公看到坤兒抓了文具后那份激動,興奮得像個孩子,他心中那份期盼她這個做娘的心知肚明。自古可憐天下父母心,心思縝密的少奶奶十分理解公公他們的心情。
現(xiàn)在的沈家只不過是竹巷街一個做生意的,往好聽了說是商賈,往小了說沈家近來在老爺運作下和漕運掛上點鉤而已,與河下街那高墻深院根本就是天壤之別。
所以老爺夫人也好,男人也罷,他們都渴望著坤兒能飽讀《四書》《五經(jīng)》,將來成秀才,中舉人,甚至狀元及第。沈少奶奶知道,河下鎮(zhèn)多少人家望子成龍,對于舊時的讀書人而言,真正左右命運只有科舉,以儒為業(yè)從小做童生的讀書人,無一不要面對一次又一次殘酷的選拔,不在期望著那一天的到來。
夢想著有那么一天深巷中得兒得兒快馬馳騁,馬上衙役高舉皇榜:“貴府老爺高中!”
可是,那一天談何容易?
沈少爺扛著兒子在前邊跑,小龍緊追不舍,沈夫人和少奶奶在后邊追趕著,小玲也不停喊:“少爺,等一等。”
追不上父子倆,少奶奶索性慢下了腳步。八月的陽光灑在湖嘴街上,一陣陣巷風吹來,那濃濃的桂花香氣沁入心脾,少奶奶感覺到特別溫馨,不知不覺中秋季到了。
剛剛因為爹有事,爹娘乘著轎子先走了,臨走徐夫人還囑咐她記著回娘家看看。想想真是啊,這一年來精力全被兒子耗光了,倒是回娘家真的少了,難怪娘叮囑呢。
“少奶奶,你們快點,小少爺哭著要你呢。”少奶奶正徜徉在古鎮(zhèn)繁華的街面上,突然小龍氣喘吁吁地跑來說。
“怎么了,一會兒怎么就哭了呢?”少奶奶一聽連忙問。
“不知道,聽夫人說,他要吃奶呢。”小龍不好意思地撓了撓頭,偷偷瞄了少奶奶身邊小玲一眼,他覺得今天小玲一身打扮漂亮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