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求訂閱)
這篇散文,正是蘇軾科考之時所寫的《留侯論》。
【觀夫高祖之所以勝,而項籍之所以敗者,在能忍與不能忍之間而已矣。項籍唯不能忍,是以百戰百勝而輕用其鋒;高祖忍之,養其全鋒而待其弊……】
翻譯陳凡也就沒有翻譯了。
雖然這是古文,但并不難懂。
而且這文讀起來就像剛才歐陽修評價蘇軾所說的一樣,文章風格如行云流水,氣勢雄厚,一泄千里。
讀這樣的文章,不是文章之幸,而是讀者之幸。
“好。”
“好一個天下有大勇者。”
“難怪是狀元中的狀元,這篇散文牛逼。”
一眾學子聽著陳凡念出來的這一篇散文,內心都是激動不已。
這讓他們想起此前陳凡在岳陽樓念出來的《岳陽樓記》。
雖然這篇《留侯論》比不上《岳陽樓記》。
但其風格,文風,以及氣勢都不落于岳陽樓記的下風。
只不過因為情景不一樣,暫時現在的蘇軾比不上范仲淹罷了。
但如此年輕,只有20歲卻寫出如此文章……難怪能震驚整個北宋文壇。
后來歐陽修還評價蘇軾。
說其善讀書,善用書,他日文章必獨步天下。
他日文章能不能獨步天下暫時不知道,但這篇留侯論,已經讓眾人看到了蘇軾的才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