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8章 位面之子“劉秀”……(求訂閱)
陳凡繼續說道:“真的劉秀其實是漢高祖劉邦的九世孫,不過雖然劉秀是皇室,但在漢武帝時期頒發的推恩令之后,劉秀這一脈已經漸漸衰落。而劉秀的父親劉欽,這時也只能做一個濟陽縣令這樣的一個小官。”
“陳凡老師,什么是推恩令?”
這時。
有觀眾問道。
“推恩令是漢武帝時期頒發一項重要政令,這項政令要求由以前的各諸侯所管轄的區域只由其長子繼承,改為其長子、次子、三子共同繼承。按照漢制,推恩令下形成的侯國隸屬于郡,地位與縣相當。后來根據這項政令,諸侯國被越分越小,漢武帝再趁機削弱其勢力。”
為什么要推出這樣的政令,其實也很簡單。
因為在漢朝之前,此前的分封諸侯王在當時可能沒有問題。
可一但這一些諸侯王做大,后來就會威脅到朝廷的地位。
比如說在景帝時期爆發出來的七國之亂。
漢武帝也是吸取了景帝的教訓,這才頒發了推恩令。
“說簡單一些,就是原本諸侯王的王位是可以指定一位繼承人繼承的,他就像皇位一樣,有一位皇帝擔當了,其他就不能擔任。這樣,他就能保證諸侯王所有的資源。但是,一但諸侯王的資源越做越大,他就會威脅到朝廷的地位。所以,很多時候朝廷會一次又一次的削藩。但削藩有個弊端,哪個諸侯王都不會明著讓你削。實力比較小的,或許還不會抵抗,一但實力有一些的,或者實力很強的,他們就會起兵造反。”
“但推恩令就不一樣,他相比明面上的削藩要柔和的多。推恩令一傳下去,那繼承至就不只是嫡長子,也不僅僅只是一位可以繼承。也就是說,父親留下來的財產,資源,長子,次子,三子都可以繼承。于是,這樣的政策一出,不需要朝廷出面,諸侯王內部本身上就開始了分裂。因為不管是長子還是次子,還是二子,他們都想要資源。這樣的資源一分,原本很強大的諸侯王,也慢慢變得衰退。當這樣的政策再繼續幾十上百年,哪怕此前一個富可敵國的諸侯王,到了最后,也將會衰退。”
這一解釋,眾人紛紛點頭:“原來如此。”
“看來古人的智慧果然牛逼。”
稍稍講了一下推恩令,陳凡則繼續說道:“劉秀這一支就是在推恩令之下,然后漸漸衰退。如果這樣的局面一直持續下去,恐怕未來劉秀一脈也將變成普通老百姓。但這個時候恰逢天下大亂,王莽竄漢建立了新朝,劉秀就跟著哥哥劉縯一同起兵。”
“不過雖然起兵,但劉秀的兵馬勢力裝備都很差。最開始的時候,劉秀不是騎馬參戰,而是騎著牛參戰的。后來在打敗一些部隊之后,這才有了馬。但雖然如此,劉秀他們的實力還是不敵新朝,經過慎重考慮,劉秀就與哥哥劉縯一同加入了綠林軍。隨后綠林軍又扶植劉秀的族兄劉玄為帝,雖然劉秀與哥哥劉縯都不滿。但大敵當前,他們暫時只能先打退強敵再說。而在此時,就發生了著名的昆陽之戰。”
如果說王莽是穿越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