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1章 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求訂閱)
“組長太厲害了。”
“這故事明明我們聽過,但現(xiàn)在講出來,竟然如此的蕩氣回腸。”
“只能說,此前我們聽的都是簡(jiǎn)化版本。”
另一邊。
與之陳凡一起修史的一眾教授,這時(shí)亦是閃爍著別樣的光芒。
當(dāng)然。
比之他們。
今天司馬遷的出現(xiàn),卻是一次又一次震撼著觀眾們的眼睛。
……
只是。
有的時(shí)候,人的一生并不是那么一帆風(fēng)順。
哪怕司馬遷出身于史官世家。
按道理。
他原本可以繼承父親一樣,記錄歷史就可以。
但就在這時(shí)。
舞臺(tái)上風(fēng)格一遍,出現(xiàn)了萬千將士。
“公元前99年,漢武帝派李廣之孫李陵幫助李廣利押送糧草,做為李廣之孫李陵亦想出擊匈奴。于是便向漢武帝請(qǐng)?jiān)t,漢武帝肯定了李陵的勇氣,于是便答應(yīng)了他。但可惜,李陵與他的爺爺李廣一樣,命運(yùn)并不是很好。他們一出擊便遭受到了匈奴的主力,最后不敵被俘虜。司馬遷為李陵求情,說李陵與他的爺爺李廣一樣,都是忠孝為了國家,斷然不可能投敵的。他們一定是在沒有任何辦法的情況之下,為了保全將士們的性命,只能這樣做。漢武帝覺得司馬遷說得有道理,于是就派公孫熬前往匈奴接李陵回家,但在中間出了差錯(cuò),公孫熬卻說李陵不但投敵,而且還幫助匈奴訓(xùn)練士兵。最終,漢武帝大怒,殺了李陵全家,司馬遷也因?yàn)榻o李陵說情,犯了欺君之罪。”
這個(gè)背景一說,不少人一下子想到了李陵的爺爺李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