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7章 兵家之祖,孫武……(求訂閱)
“可惜了?!?br/>
“如此英明的齊桓公,到頭來竟然落到了這樣的下場?!?br/>
“如果當時以齊國的國力來看,他很有可能一統天下。”
不少人不斷的搖頭。
陳凡對于齊恒公也很喜歡。
但到底齊桓公不是一個完美的人,到了晚年,他就變得驕縱享受起來。
“不過,其實齊國在春秋時期一直都很強大,哪怕齊國失去了霸主的地位,但他仍然屬于東方大國。各個春秋時期的國家,都不敢輕易遭惹齊國。而在齊景公時期,齊國的實力又開始變得強大了起來。齊景公早年的時候,一直很崇拜先祖齊桓公的豐功偉業,所以他此前一直勤免執政,讓齊國的實力越變越強。甚至,隱隱有準霸主的趨勢。與之同時,在齊景公時期,他還重用了晏嬰等一些重臣?!?br/>
相比之齊恒公時期的相國管仲,那么,晏嬰就是齊國另一位管仲。
甚至。
從個人品德,以及其他來說,太史公先生對于晏嬰的評價都非常好,甚至還超過管仲。
“這里,我們來講一下晏嬰。晏嬰是三朝元老,先后經歷齊靈公,齊莊公,以及齊景公。只是齊景公與齊桓公一樣,在早期勤政為民之余,晚年就開始變得享受起來。為此,擔當相國的晏嬰在輔佐齊景公時期,一直都言傳身教,希望齊景公能夠成為一位名君?!?br/>
“一次,齊景公到紀國故地游玩,得到一個金壺,打開來看,里面有朱砂文書,寫道,無食反魚,勿乘駑馬。景公說:說得好??!按照這話的意思,吃魚不吃另一面,是因為討厭魚的腥味;騎馬不騎劣馬,是嫌它不能跑遠路。”
晏嬰就說:“不是這樣,臣覺得這八個字里面包含的是治國的道理:吃魚不要翻過來,是說不要把民力用盡!不要乘坐駑馬車,是說不要把小人安在身邊!”
景公問:“你說的有道理,但我有一個疑問,既然紀國有這樣的文書,為什么還會滅亡呢?晏嬰答道:它的滅亡自有原因。我聽說,君子有了至理名言,就把它懸掛在大門上,時刻讓他監督自己。可是紀國有這樣的良言,卻把它當成水灌進壺里,它不滅亡還有什么好結果呢?”
這個故事出至于《晏子春秋》,因為晏嬰實在是太過于賢德,所以又將晏嬰稱作為晏子。
這部書籍。
大部分是記載晏子言行的一部書籍,就像《論語》一般。
接著,陳凡繼續說道:“齊景公時期,雖然齊國的實力也很強,但已經失去了霸主的地位。而此時,晉國的實力卻變得強大起來。晉國想要攻打齊國,但畢竟瘦死的駱駝比馬大,晉國沒有太大把握。于是,晉國就派了使臣范昭出使齊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