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7章 大一統,大一統……(求訂閱)
“剛才已經說過,春秋三傳,就是對于《春秋》這部史書的注釋。但這三傳里面,側重點又有不同。左丘明的《左傳》,更為注重的是對于《春秋》的歷史補充。也就是填補《春秋》之后沒有記錄的時間里發生的一系列大事。而《谷梁傳》與《公羊傳》則不怎么對歷史進行補充,而是對《春秋》里面的微言大義進行注釋,或者說是對于《春秋》里面的一些事件進行講解?!?br/>
這時。
有粉絲不解的問道:“凡哥,什么叫微言大義?”
“這個也很簡單。一般來說,史官也是人。他在記載史書的時候,他并不會像機器人一樣的,只是記錄這個歷史事件。他除了記錄歷史事件之外,他還會根據當時的禮儀法制,對這一些事件進行評價。甚至,有一些自己風格比較強烈的史官,他們還會以個人的名義評價這一些歷史事件。而他們的評價,在《春秋》里面,就叫做微言大義。但這里的微言大義說得比較簡潔,也不是很多人能看得懂。于是,就有了《高羊傳》對這一些微言大義進行更為詳細的注釋。”
此外。
因為春秋里面對于這一些歷史事件的評價往往是三言兩語,所以后世人們又將這樣的評價,稱之為春秋筆法。
沒辦法。
由于記載方式,以及文字,還有歷史太過于久遠等原因。
很多時候幾百年寫的書,他都必需經過注釋,人們才能看得懂。
就像我們現在看文言文一樣,也需要進行翻譯,普通人才能看得懂一樣。
《公羊傳》,說白了,就是注釋與翻譯《春秋》的書。
但是。
如果《公羊傳》僅僅只是注釋與翻譯,那陳凡對于《公羊傳》就不是很感興趣了。
關鍵在于。
公羊傳在注釋與翻譯的時候,他還有著極強的個人風格,以及深厚的思想理念。
接著。
陳凡繼續講解說道:“公羊傳的作者據說是公羊高,而公養高則是“子夏”的弟子,子夏是孔子的弟子。最初的《公羊傳》并沒有成為一部書籍,而是口口相傳。公羊高記下了老師“子夏”的一些言論,以及孔子的言論,加上自己整理,形成了公羊傳。隨后,公羊高又通過口述的方式傳給了自己的子孫。直到西漢時期,公羊高的玄孫才將公羊高的言論整理成了《公羊傳》?!?br/>
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