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便歸來,平生萬事,那堪回首!
但當他費盡心思好不容易拿到了錢之后,很多時候他又都會有些恍惚,他不知道自己為什么會變成這樣,他覺得自己活得很擰巴,他成了金錢的奴隸,不折不扣的奴隸,沒有任何反抗的動作,他痛恨這樣的自己卻無法作出改變,現(xiàn)在想來應該是自己根本不想做出改變吧。
正因為這樣,他經(jīng)常去些寺廟里尋找些內(nèi)心的寧靜,沒有任何目的的,就是到寺廟里吃吃齋飯,跟僧人聊聊天,遠離工作與外界的喧囂。
寧致遠經(jīng)常向僧人請教一些佛法禪機問題,有一次一個僧人擺擺手說:“哪有什么佛啊、禪啊,吃飯睡覺就好。”
寧致遠又是一臉的疑惑,心里想著要只是吃飯睡覺就行了誰還要跑到深山老林的寺廟里來呢,那還建寺廟干什么呢?
僧人好像又參透了他的想法,接著說道:“很多人認為出家人能修煉出神通,或者認為出家人功夫了得,甚至可以不用吃喝拉撒,這種錯誤的觀念不知從何源起。這么基本的道理都不明白,出家人也是人,是活生生的人,并不是泥菩薩或者木雕塑,《大智度論》卷三中說:“比丘以乞食資養(yǎng)色身,清凈延命”,不僅世尊涅槃前要吃飯,那些開山立派的大德祖師也得吃飯,并且是跟大家吃同樣的飯,只不過大家對于飯的看法不同,那也就導致了行為上的不同。”僧人不緊不慢的說道。
“但飯人人都會吃,如果修行僅是吃飯睡覺的話,又何必非要跑到寺廟里來呢?”寧致遠還是忍不住將內(nèi)心的疑惑問了出來。
“在我看來,遠離塵世,就是為了給自己的修行提供一個很好的環(huán)境,我跟你分享下我的一段經(jīng)歷吧。
我沒出家之前,天天大魚大肉的吃,吃到最后感到吃什么都沒有味道了,厭倦了,那怎么辦?我聽說在非洲的大草原上,可以拿著獵槍,隨便打你想吃的東西,打到了就現(xiàn)場馬上做給你吃,我心想這可以呀,就去了,剛開始確實很有新鮮感,可吃了三天后,又感覺到?jīng)]味道了,沒意思了。后面各種各樣的新奇吃法,只要你能想到的,我都試過了,沒有一種新奇感可以讓我持續(xù)超過三天的。
后來別人就建議我去寺廟吃吃齋飯看,再后來我就出家了,剛開始我把自己關在屋子里,整整七天什么都沒吃,就只是喝點水。紅薯你知道嗎?幾十年前,紅薯是拿來當主食的,不少人因為吃紅薯吃壞了胃口乃至看見紅薯就反胃,不像現(xiàn)在偶爾當零食吃覺得特別香甜,七天以后,我拿起一顆紅薯,當我放進嘴里,剛咬第一口時,紅薯的味道,一股既熟悉又陌生的味道彌漫在我整個口腔里,當時我腦海里的第一反應就是,我這輩子第一次真正見識了,紅薯原來是這個味道,以前吃那都是白吃了。
你想想,如果是在塵世中的人們,可能把自己逼到這個份上嗎?答案是大概率不能,那也就不可能品嘗到食物原本的味道了。”
僧人笑笑,接著說道:“這還只是肉體上的,講到底是個純粹的味覺問題而已。但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我問你一下,你在外面,所有的飯菜都會吃完嗎?掉在地上的東西會撿起來吃掉嗎?
以前我是不會的,可等你到了寺廟里,當你看到有些許飯菜掉在齋堂地上大家都會自覺地彎腰撿起來放進嘴里,并把這當成一種習慣的時候,當你聽到無論是法師還是常住居士沒有一個人覺得飯掉地上覺得臟、菜粘了灰塵不能吃的時候,你才會在內(nèi)心真的告訴自己:這是糧食啊!只可以吃,不可以糟蹋呀!塵世的人又有幾個可以做到有這樣的認知的?”
僧人耐心的說道:“你也許會在書上看到過,《五燈會元》大珠慧海禪師有一個公案:有人問師:“和尚修道,還用功否?”
師曰:“用功。”
曰:“如何用功?”
師曰:“饑來吃飯,困來即眠。”
曰:“一切人總?cè)缡牵瑤熡霉Ψ瘢俊?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