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軍亂典型
其實北方都差不多,程度區別罷了。
士人家族的成員大量投軍,成為武夫,晚唐大頭兵識字的比例是超過其他朝代的。
而且大頭兵的家庭條件較好,親黨膠固之下,分享藩鎮權力,社會地位是非常高的,這也是顯著區別于其他朝代大頭兵的地方。
他們的精神面貌和其他朝代的兵也大不一樣,我讀史書,發現很多跋扈的話是從小兵嘴里說出來的,而不是大將,說明他們的精神面貌不一般,思維能力不弱。
這其實是社會地位的折射。
當士人家族都大量投軍時,說明這是個好職業,比較搶手。那么即便是小兵,他也不會多自卑,活得也不卑微,以至于過分自信,太過跋扈了。
而且這幫人是比較狡猾的。
德宗建中之亂時,涇原兵擁立朱泚當皇帝,但根本不聽他的,只自己搞錢。朱泚真正能指揮的,只有幽州來的防秋兵和部分投靠他的神策軍,你說坑不坑?被人逼著當皇帝,結果是拿你來頂缸的。
晚唐大頭兵作亂,其實將領未必想跟著亂,因為他們知道一個不好,自己就是頂缸的,好處都讓底層武夫拿走了,坑得很。
朝廷也意識到了跋扈武夫這個群體,這些大頭兵們才是作亂的根源,而不是武將、大帥。所以王式屠戮徐州銀刀都,羅紹威請汴兵幫著殺魏博衙兵,鬧事的真不是大將節帥。
最后奉送下幽州、汴州的典型軍亂,讓大伙品鑒一下:
長慶元年(821)7月,幽州軍亂,囚節度使張弘靖(目不識丁這個成語就出自此人)。
軍中公推朱濤之子朱洄為留后。
朱洄說我年紀大了,你們找其他人吧,不肯干。幽州武夫立他的兒子朱克融為留后。
朱洄:“……”
寶歷二年(826)5月,幽州軍亂,殺朱克融及其子朱延齡。
亂軍立朱克融次子朱延嗣為留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