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堅實后盾
“各位領導,我現在想把廠子從溫州遷過來,但是大家也知道,前段時間我沒長眼,做錯了事,賠了一大筆錢!之前賺得全賠進去了,這樣的話在義烏建廠的錢就不夠了!我能不能申請點貸款?”
更主要的是,通過之前那件事,他漸漸意識到了名聲對一家企業的重要性,而現如今溫州那邊的皮具產業,光顧著掙錢,忘了這一點,乍看起來這些年暴富起來的人是越來越多,可問題同樣越來越多。
黃鶴的問題一提出,全場商戶都安靜下來,一臉期待著看著冉江,要知道現在他們這種小商販想要貸款可是太難了。
唯獨他們,卻是貸款無門,人家銀行、信用社連理都不理他們,這種情況在后來有所緩和,但依舊存在,私人企業的貸款難度可是比外企、國企大多了,逼得他們不得不尋求其他的融資渠道,每年多付出的利息就不是一個小數字。
劉主任拿起話筒,環視下方那些緊張的商戶,笑著說道,“看來大家都很關心這個問題啊!那么我就在這里說下我們信用社新制定出來的政策,簡單來說就是一句話,只要有抵押,我們都給貸款。”
信用社從義烏小商品城得到了好處,別的不說,就小商品城門口那個營業點,每年收到的存款,就幫他們解決了大部分任務;一年下來,義烏信用社的業績在全市都名列前茅,劉主任也多次獲得領導的表揚。
當然,國企的貸款出了問題,是有人分擔責任的,怪不得他的頭上,但壞賬太多終究不好看。
接著他也說起了政策細節,財政局每年都能從小商品市場得到不菲的收入,大大緩解了義烏的財政壓力,他們自然也想小商品市場越做越好。
“劉主任和方局長給了大家很多實惠,我也不能落后啊!我給大家講講現在國家出臺的一些稅收優惠政策吧!搞清楚了之后,你們就知道怎么辦了!”通過之前的定額稅收改革,蔣局長也明白了要先把池子做大才能多收稅的道理。
“還有《對安置待業知青的城鎮集體企業進一步減免稅的通知》,該通知規定,對安置城鎮待業知青的集體企業在原稅收優惠政策的基礎上,在免稅期限上再給予適當放寬的照顧。”
“同時為肢體殘缺人員生產假肢、假眼、殘人車、鋼背心等產品的工廠,同樣享受稅收優惠。”
講完了現有的政策,他還有點意猶未盡,“以后只要有新的文件通知下來,又和大家有關系的,我都會讓人在市場的公告欄里貼出來,用大喇叭給大家讀,大家有什么問題,也可以隨時來局里咨詢。”
信用社、財政局、稅務局等單位輪流出馬,算是把黃鶴以及和他處境類似的商戶的問題給解決了。
這次冉江點了陳江河的名,“雞毛,你有什么問題?”
“邱主任,各位領導,我想開一家襪子廠,資金方面暫時沒什么太大問題,但是技術、管理還有設備方面,問題就太多了,我想請問,縣里能給我們提供多大的支持?”陳江河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