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 培訓班
“比如說,我去杭州的工廠想買織襪子用的提花機,人家一聽說我集體企業的,都不搭理我!寧愿把機器閑著也不賣給我!再比如,提花機的操作、修理都是技術活兒,我們想學也沒地方學去!我都打算想辦法混進襪子廠偷學了!”
由于歷史慣性的原因,他們在社會上的地位并不高,在義烏本地還好一些,去了外地的話,到那兒都會收到冷眼和碰壁,逼得他們不得不付出數倍的努力和成本,才能拿到遠不如國有企業的待遇。
“大家放心,我們工業局不會多加一分錢!廠里賣給我們是多少,我們給你們還是多少!買機器的時候,你們甚至可以派人跟著去,我們的工作人員只負責幫你們搞定身份資格的問題,談價格你們自己來!”
“到時候我們還可以讓經驗豐富的老師傅給你們一起去,幫你們檢查機器的質量、受損程度、能不能修復等問題,盡量保證你們不會吃虧!”這個就可以收一些服務費了,那些商戶肯定也愿意給。
“機器操作人員還得你們自己找啊,不過我可以給你們提供一個思路;這些年不少年輕人都從鄉下回到城里,他們的工作問題可是讓人頭疼得很啊!許多經驗豐富、技術先進、年富力強的工人,都不得不提前退休,讓自家孩子接班頂替!”
從表面上來看這種方式既可解決職工子女的就業問題,又可解決單位的缺員問題,似乎很不錯。
至于這么做對其他人是不是公平就更一言難盡了,憑啥你的父親是工人,你就能當工人?而我的父親是農民,我就得一輩子當弄弄?
馮局長繼續說道,“你們去買機器的時候,可以打聽打聽這方面的消息,然后把那些提前退休的工人請回來,幫你們操作機器,再帶帶徒弟,這個問題不就解決了么?”
縫紉機、自行車、手表、收音機再加上全套家具,這得多少錢?多少父母愁的頭發都發白了,義烏這邊能給他們提供賺錢的機會,就不怕他們不過來。
集中的工業區比起零散分布,好處可就太多了,首先用水、用電可以統一安排,線路也可以統一布置,工業用水用電和民用的要求還是不太一樣的。
馮局長馬上要說的也在其中,“機器的操作我們暫時管不了,得你們自己去找人,不過修理我們還是可以幫忙的!”
這樣既方便還能節省開支,你想想看,你養幾名能修機器的工人得多少錢?找人修機器又得多少錢?
等工廠的規模越來越大,他們就得買新機器,甚至還有可能買進口機器,這時候他們就只能自己培養人才了。
“比如,你要怎么管理工人,怎么建立穩定的采購渠道和銷售渠道?這些問題你們都想過沒有?”
“至于培訓班的老師么,有國營廠的領導,有相關單位的領導,還有大學里的老師;哦,對了,當然也少不了其它廠子的老板么,照我看,黃廠長就能給大家講不少東西!”
“啊?”黃鶴直接就愣住了,反應過來之后連連擺手,“邱主任,我不行我不行,我講不了啊!”
男人可不能說自己不行啊,就這么愉快地決定了,第一節課歸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