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收拾整頓(二)
畢竟糧食有富余了,可以養活更多不從事農業生產的人,使得磚窯、釀酒、紡織、木材、皮革等產業有所發展。
不解決農業問題,工商業就是無源之水,很難得到進步。
畢竟這兩大行業的從業人員是不種地的,糧價過高的話,靠打工收入難以維持生活,相關產業自然就會萎縮。
穿越者,第一個要解決的始終是吃飯問題,而不是發明蒸汽機。
吃不飽飯,誰給你去造蒸汽機?相關的采礦、運輸、冶煉、加工、制造、銷售、維修等產業鏈的各個環節,從哪招募從業人員?
工業體系需要的脫離農業生產的工人數量是極為龐大的,很難想象其會建立在一個糧食產量相當有限的社會基礎之上。
“回大帥,青唐都五千戶,本縣分得913戶,計4656人,分到了各鄉。此村非新設,原本有漢民44戶、編戶黨項12戶,現又遷來吐蕃軍士家眷21戶、回鶻10戶、龍家9戶,總計96戶,五百零一口。”縣令很顯然提前做了工作,因此能夠立刻答上。
“此大村也。”邵樹德贊道:“百戶人家,半為羌胡,如何教化,可有方略?”
“州中曾召集諸曹司官佐商議,諸人一致認為,先得讓他們定下心來,萬萬不能再游牧了。”縣令答道。
“如何讓他們不再游牧呢?”邵樹德問道。
此番西征,大概獲得了八十余萬頭大牲畜,其中牛占了七成以上。曾經因為三茬輪作制大力推廣而擔憂的肉牛數量不足的問題,大大得到了緩解。
前年的時候,還因為需要一百萬頭牛而愁眉不展。最后拉攏草原諸部酋豪,成立牛莊,但只弄到了約二十萬頭牛。到了今年,牛莊貸出去的牛的數量達到了34萬頭,靈州民間私人也購買了至少十萬頭,缺口仍然很大。
但如果算上西征繳獲,一百萬頭牛將不是問題。
不過,別高興得太早!現在朔方鎮有16.8萬戶了,去掉非農戶口,如果全面執行三茬輪作制農業生產模式,對牛等大牲畜的需求量將達到約三百萬頭,缺口居然越來越大了,這可真是幸福的煩惱啊!
邵樹德粗粗算了算,目前養在諸牧監的官牛數量約在十多萬頭的樣子,今后每年,朔方、隴右、河西、邠寧四鎮的蕃部將進貢超過二百萬頭大小牲畜,其中大牲畜有四十余萬頭。
要想達到三百萬的數量,至少需要四年時間,可能要五年。
還好三茬輪作制的推廣也需要時間,慢慢來吧。先集中力量搞定靈州,讓靈州“大治”,接下來的話,可以在朔方鎮其余州縣推廣,一步步夯實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