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夏雨
建炎九年春,上元節(jié),趙官家在鳳凰山上進一步申明了自己依然是在相忍為國,然后一心堅持北伐的大略……當(dāng)然,在東南民間那里傳聞是趙官家拖劍賦詩,威嚇住了形勢戶們……但不管如何了,上元節(jié)后不久,趙官家此次南巡過程中的重中之重,也就是以永不加賦和攤丁入畝為核心的賦稅改革,正式在翻過了最困難的一座山,達成了階段性勝利。
最具文風(fēng),但也是所謂東南地區(qū)的核心所在,兩浙路與江南東路正式完成了針對形勢戶的土斷與檢地工作,相關(guān)改革在形勢戶那里率先完成。
而同樣是春耕期間,依然駐扎鳳凰山的趙官家再度正式下旨,卻是點出了兩件大事……其一,乃是給東京諸宰執(zhí)、秘閣大員,以及各地御營都統(tǒng)、統(tǒng)制官的明旨,卻是最終定下了最后的擴軍計劃。
旨意清楚無誤,從即日起開始擴軍,而到今年秋后,御營前、后、左、右、中、騎、水軍,須到達滿額三十萬眾的規(guī)模!
旨意雖然沒有透漏最終員額,但根本瞞不住有心人——從后勤與各地征兵規(guī)模來看,絕大部新增員額依然分給了韓世忠的御營左軍,吳玠的御營后軍,李彥仙實際負責(zé)、名義上屬于御營中軍的的陜州-河?xùn)|方面軍,以及曲端的御營騎軍。
很顯然,這位官家終究還是下定決心,要從河?xùn)|的表里山河打開局面。
這一點,大家早有預(yù)料,畢竟是軍事戰(zhàn)略的客觀需要,唯獨這個期限,卻是說明,趙官家的北伐決心依然未變,原定的時間表也沒有變化。
換句話說,隨著趙官家此番南巡肉眼可見的‘成功’,北伐的步伐也越來越近了。
實際上,趙官家的第二道旨意,正是在東南正式、大面積推廣賦稅改革的。
而這第二道旨意,根本就是與東南使相兼兩浙路經(jīng)略使呂頤浩的文書一起,發(fā)往東南周邊各州郡的,乃是一并要求江南西路、兩淮路、福建路在春耕后進行類似改制。
旨意中,趙官家?guī)缀跻蕴故幍淖藨B(tài)明確指出,這次改制本意是因為靖康之變導(dǎo)致國庫空虛,無錢糧養(yǎng)兵與北伐,所以進行了東南、荊襄的加稅;而東南、荊襄加稅賦固然為國家穩(wěn)定和即將到來的北伐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但也使底層貧民負擔(dān)加重;而自古以來,民不聊生則反,前有方臘,后有鐘相,前仆后繼,不可不嚴(yán)肅以對。
故此,值此北伐大略將成之際,務(wù)必要完成賦稅最重的東南地區(qū)財賦改革,以使底層百姓稍得喘息之機,方可再圖大計。
如今,兩浙路、江南東路皆已推行改革,且有大略可觀,可見此事確系可行,故推行其余四路,以安人心,以定社稷。
至于若有人膽敢存私心而廢公務(wù),挾大勢而敷衍局部,乃至于推三阻四,明抵暗抗,必將嚴(yán)懲不貸,格殺勿論。
旨意既下,又有東京正式邸報、鳳凰山臨時旬刊并發(fā)天下,一時間海內(nèi)騷動,上下悚然。
隨即,春耕既過,旨意既發(fā),東京方面再度遣問安使至鳳凰山,請官家回鑾,并上報去年官家南巡后朝廷所歷大小事務(wù)以及諸宰執(zhí)于秘閣統(tǒng)判結(jié)果,請官家審查統(tǒng)覽。
然而,趙官家再度公開下旨,一面表彰幾位相公以及所有秘閣重臣留守東京勞苦功高,行事妥當(dāng);一面卻公開回復(fù),自己將繼續(xù)在鳳凰山,等待周邊諸路新政落實,以防東南生亂。
倒也頗有幾分此間樂,不思蜀之態(tà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