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5章接待(二)
甚至于李大亮一度認為自己又掉進了另一個大坑里面。
嘉陵江畔一戰,李大亮幾乎是抱著必死之心率二百兵跟著李靖出了綿州,他是真不敢不去,因為一旦李靖有個什么三長兩短,他李大亮一樣要人頭落地。
在苦勸李靖而不得的時候,只能跟隨其行事并帶兵為前驅,在嘉陵江邊上縱馬率先沖向了毫無防備的敵軍。
一戰過后,李靖大名揚于軍中,李大亮隨后也因功而晉益州總管府長史之職,這是他用命換回來的職位,并非都是房玄齡的功勞。
當然了,跟房玄齡說起這些的時候,他可不會自曝其短,說什么自己根本信不過李靖李藥師,只是迫不得已才跟他一道來了個置之死地而后生。
改編過后的劇本就是,他輔佐著英明神武的李總管建功立業的故事,房玄齡和其他幾個人不疑有他,聽完之后都是撫掌贊嘆,即便是高季輔也不吝贊賞。
雖然沱水之戰決定了益州的歸屬,在實際意義上更為重要一些,可嘉陵江畔一戰是典型的奇襲,顯然更具有藝術加工的價值,也更能讓男兒熱血為之沸騰。
“賢弟能文善武,之前多有埋沒,今日才得施展,實乃可喜可賀之事,可惜此間不能飲酒……為兄只能以茶代酒,敬賢弟一杯了。”
李大亮趕緊端起茶杯,“若無大兄,哪有小弟今日?這杯該我敬大兄才是。”
…………………………
接下來李大亮又問起了房玄齡為何會出任長安縣尉?照他話里的意思明顯是覺著屈才了,以前秦王府司馬的才干,即便是任職長安縣令,都屬于大材小用。
  房玄齡趕緊打住了他的話頭,沒讓他把話說完全了,皇帝親口許下的官職,豈容他人置喙?
房玄齡含糊的回了句,是貴人舉薦,不得不來,便糊弄了過去。
李大亮一下便想到了公主,“心領神會”間也不再追問,而且他這人其實不是多話之人,今日見了房玄齡,高興之下多說了這許多,已經算是很不容易了。
房玄齡轉移話題,又問起了沱水之戰的情形,從這里其實可以看得出來,身在長安縣的他,消息還是那么靈通,蜀中發生了哪些大事,他都了如指掌。
只不過細節處要問一問這些當事之人而已。
李大亮那會在綿州,并沒有參與此戰,此戰的詳情也是聽人說的,大致給房玄齡描述了一下,房玄齡聽的津津有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