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5章接待(二)
房玄齡屬于比較純粹的文人,按照此時的風氣,他對武事也是極為向往的,聽完李大亮的敘說,又是一番贊嘆。
實際上不知不覺間,房玄齡便已主導了此間的話題,而且眾人并未有被冒犯或者壓制的感覺,反而覺著跟這人聊天很是舒服,其實只用了一頓飯的工夫,一個溫文有禮,博學多才,性情灑脫的形象便已深深留在了高季輔的印象當中。
這種本事可不是什么人都能擁有的,而房玄齡結納起友朋來簡直就是順手拈來,毫不費力。
所以長安縣令元朗就非常賞識于他,沒幾天就把他當做了徐世績,魏征等人那般對待了。
如今要在長安縣設立折沖府,長安縣這邊元朗就都交給了房玄齡來辦,折沖府是新鮮事物,房玄齡的好奇心也被勾了起來,做起事來也就很麻利。
折沖府瑣瑣碎碎的要求很是不少,可都沒什么為難的地方,選址最終定在長安故城西邊的一處地方,按照要求劃了些官田給它,然后再把存在庫房中的一些甲胄,兵器交接出去。
給房玄齡的感覺就是他這個縣尉的權力以后就少了一多半,只剩下些抓賊捕盜的零碎差事了。
折沖府設的多了,受影響最大的其實還是郡尉,一個府兵你都調撥不動,那還要郡尉做什么?
交流好書,關注vx公眾號.【書友大本營】。現在關注,可領現金紅包!
可要說折沖府的權力很大,卻又不盡然。
長安縣這樣的上縣兵額也才八百,糧草等許多東西都要每年向戶部討要,監察之責收到了兵部手中,受到的掣肘比較多。
房玄齡跟著轉了一圈下來,大致上折沖府的功用就都了然于心了,評價就是折沖府設立之后,郡縣再想干涉兵權就不那么容易了。
朝廷調府兵參戰比以往要便利的多,因為衛府不用再通過郡縣的官吏們來召集府兵,直接頒下軍令到折沖府就成。
至于弊端嘛……房玄齡覺著有了這樣專門養兵之所在,亂事一起,怕是不好收拾,而且地方上剿匪還要央著折沖府出兵,折沖府又要上報衛府,一來一回的浪費時間不說,還很是麻煩。
總體上看不太好說,房玄齡也無法下斷言,主要是因為他不在中樞,并不明白朝廷設立折沖府的目的是為了什么。
只是大倉制和府兵制相結合的養兵制度已被證明很不可取,那么嘗試另外的方式也無可厚非。
他受元朗連累冬天里來到長安縣任上,碰上了大雪,縣里有的地方鬧了些雪災,倒也不很嚴重,很快就處理了下來。
接下來大冷天的也就沒了什么事,整日里跟元朗飲酒閑談,倒是對這位東家很有了些好感,人家不光是會連累人,還挺會照顧下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