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9章繁復
另外還有露田和桑田之分,露田是官田授民,民死則收,完全的國有制形式,好處很明顯,讓貴族們不能隨意剝奪別人的田產,百姓的收益也很固定,官府收稅時會輕松許多。
壞處就是百姓耕種了一輩子的土地卻不歸個人所有,人死則地消,你想想那是個什么心情?
一輩子在給官府打工,積極性那就不用提了。
不過自古以來就是這般過來的,人們好像也已經習慣了,造成的后果其實也很無奈,人們被死死的束縛在了土地之上,倒是利于官府管理。
可反過來一瞧,弊端可是不小,工商業根本無法發展起來,社會活躍度不夠,官府的稅收也就只能是以實物為主。
所以大隋之前的歲入一直不高,深層次的原因就在土地公有化上面,可以說這種制度極大的阻礙了社會向前發展的步伐,但卻有益于貴族的統治。
這樣一來,你說統治者會怎么辦?根本不用問,即便認識到其中之弊端,也會選擇無視,不就是歲入少一點嗎?相比統治的穩定性而言,這算得了什么呢?
可到了大唐立國,卻是到了不得不改變的時候了。
實際上,以當世之人的局限性而言,能深層次的意識到這一點的人幾乎沒有,就算是李破,也從來沒有深想過,因為他并沒有切身的體會,也對這樣的社會問題沒有任何的研究。
他和蘇亶一樣,看到的都是表面文章。
覺得為了激勵農人的耕種熱情,應該給予他們一定的好處,那就要做出一定的改變,不如把桑田,也就是永業田的范圍擴大一些,讓農戶嘗到些甜頭,也好有更愉快的心情耕作于田間。
好吧,這就是土地私有化的開端,誰讓大唐的土地這么富裕呢?
而且李破覺得河南,河北,山東的土地荒蕪無數,那就更要吸引人們去那里耕種,永業田如果設的多些,看上去也是個不錯的法子嘛。
既然有了私產,那進行土地買賣還遠嗎?這方面的法律法規幾乎是呼之欲出。
這方面的改革讓戶部眾人都很擔心,七嘴八舌的議論當中,就算還沒有吵起來,火藥味也有點濃了。
這還是在小朝會上面,可想而知回到戶部之后,很多人都會立即琢磨著上書言事,戶部內部的討論也將非常之激烈。
開未有之先河就是這般,沒有爭論哪來的真理?
然后還有對官員授田的改革,貴族們的永業田,官員的職分田,公廨田,軍人們的營田,屯田,能改則改,不能改的就照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