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明朝城管
朱慈烺剛穿越而來的時候,周鏡還是他東宮的侍衛長,所以朱慈烺對這個大舅還是比較熟悉的,不過只過了兩三天的時間周鏡就騎馬扭傷了小腿,朱慈烺順勢用南堂指揮李若鏈取代了他的位置,而周鏡的傷已經好了,一直想要重回東宮,但朱慈烺就是不許。
打馬急急奔向西便門。
隱隱聽見周鏡在身后急急的喊,他假裝沒聽見,雙腿一夾,加快了馬速。
周奎一毛不拔的鐵公雞,這一次算是栽在外孫的手中了。
田守信有點忐忑:“殿下,要不是去通知皇后娘娘一聲?”
外孫拿了兩千石糧食,卻沒有留下一兩銀子,周奎肯定心疼死了,他不敢找朱慈烺,只能去找自己的女兒。
“照殿下你的吩咐,奴婢讓他帶人直接去西便門了。”田守信回。
西便門外。
到近了才發現,現場并非沒有人維持秩序,幾十個穿著紅色大襖的順天府衙的衙役正揮舞著長棒,攔在馬車前,阻止饑民對馬車的靠近,還有一名緋袍官員站在馬車上大聲的宣講著什么,但饑民們亂糟糟的,根本沒人在聽他講什么。
朱慈烺令他準備人手在西便門開設粥廠,他倒也不敢怠慢,帶了府中的衙役就趕來現場了,不過他的準備顯然是不夠充分,以至于到了現場之后手忙腳亂。看他滿頭大汗的樣子,根本無法控制饑民的情緒,這種情況再持續下去,饑民們遲早會沖散衙役們組成的人墻,掀翻馬車,將車上的糧食一搶而空的。
順天府尹是三品官階,類似于前世里的北京市長,在朝堂上的位置不算太高,但權力絕對重,能做到這個位置的都是未來的明日之星,不論才干或者頭腦,都應該是一流的。
歷史上,周堪庚在順天府尹的位置上只坐了一年半,就駕馭不住,崇禎十六年改任工部侍郎,去治理黃河水患,剛到任還沒有做出成績呢,大明就亡了,周堪庚隱居了半年,被滿清召為工部尚書,專職治理黃河。周堪庚雖然沒什么氣節,但治理黃河還算是不錯,在他的治理下,黃河水患得到一定的緩解。
對周堪庚這種明顯不適任的官員,朱慈烺極為不滿,不過現在并不是責難周堪庚的時候。
朱慈烺一時也想不出什么好辦法,他身邊人太少,又是便衣,如果一百個錦衣衛全在身邊的話,倒是可以彈壓的住。
朱慈烺正要同意,忽然看見一隊兵丁護衛著三輛馬車從旁邊奔跑了而來,一個個跑的氣喘吁吁,從穿戴看,他們應該是五城兵馬司的巡城兵丁,從方向看,他們應該是從廣安門跑出來的。京師外城的西城墻有兩處城門,一為西便門,另一門是廣安門,朱慈烺從西便門而出,因此路上并沒有遇見他們。
京師有三股守衛力量,一是京營,二是包括守衛皇宮的龍驤武驤衛在內的上直二十六衛,第三就是五城兵馬司的巡城兵丁。明初時,五城兵馬司麾下的兵卒最多曾經到一萬多人,但明中期以后,守衛城門的職責被京營代替,五城兵馬司的作用逐漸下降,兵員一再裁撤,到了本朝崇禎年的時候,就只剩幾百人,這幾百人的主要任務就是維持城內的秩序,類似于巡警和城管的混合體,什么事情都管,但什么事情都管不了大用,在建制上歸巡城御史衙門和順天府衙共同指揮。
不過今天看起來,五城兵馬司的兵丁最基本的素質還是有的,尤其是跑在最前的那一個像是百戶的瘦高漢子,不但跑的快,而且看起來很是有力。
離著還遠,他就從懷中抽出一條馬鞭,用力一甩,大吼:“讓開,讓開!你們還想喝粥嗎?想喝就讓開!”
朱慈烺暗暗稱奇,此人好大的嗓門。
瘦高百戶身后的兵丁也都取出馬鞭,啪啪一陣亂抽,將攔路的饑民們向外驅趕。那些不服的人吃了幾鞭子以后,一下就老實了許多,紛紛向后閃避。很快的,這四十個兵丁護著中間的三輛馬車就來到被包圍的幾輛運糧馬車的前面,被饑民圍困在中間的順天府尹周堪庚終于是擺脫了困境,在一個青袍官員和兩個衙役的攙扶下走下馬車,對那瘦高百戶狠狠訓斥,好像是在怪他來的太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