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5章 使者團
大明使者團在驛館被關了三天,這三天里,各種美食一應供給,但使者團卻不能邁出驛館一步,而建虜禮部的官員也遲遲不出現,直到三天后,驛館大門緩緩而開,建虜禮部的一個低階官員邁步而入,請馬紹瑜和袁樞到建虜禮部議事---只有他們兩人,使者團的其他人員,從協辦到馬夫,都得繼續待在驛館之內。
建虜禮部官員不退讓。
誰都知道,這是談判前的心理戰,因此誰都不肯輕易讓步。
馬紹瑜和袁樞知道這已經是建虜的最大容忍了,而盡早和建虜官員見面,達成此行的任務,時間上也比較急迫,于是便不再堅持。就這樣,兩人上了建虜準備的馬車,各帶了一個文書,往建虜禮部而去。
馬紹瑜和袁樞代表大明,而代表清國的依然還是幾個低階官員,建虜禮部的高級官員一個也沒有出現。馬紹瑜和袁樞倒也不意外,知道這是建虜的一貫伎倆。在談判桌下面,雙方公事公辦,馬紹瑜袁樞和對面的幾個建虜禮部官員還算是客氣,但等到上了桌子,談判開始,雙方立刻唇槍舌劍。
其次是用阿巴泰換取洪承疇和祖大壽。
而對于后一個題目,建虜堅決反對,認為阿巴泰只是一個庶民,何德何能,竟然想要換取“我朝大臣”,豈不是癡人說夢?
“既然貴部不愿意談,那這一項就揭過去,反正我大明也不介意養著阿巴泰,日后阿巴泰對我大明有功,就如洪承疇和祖大壽一樣,被封為大明官員,也是很有可能的。”馬紹瑜道。
雙方唇槍舌劍的同時,在側面的屏風后,一個留著山羊胡,目光狡黠的建虜官員正坐在凳子上,側耳仔細靜聽。原來正是黃太吉的智囊,兼著禮部侍郎的范文程。
但就明國想要談判的事務來說,用阿巴泰換取洪承疇和祖大壽是何等重要的大事,馬紹瑜以一個郎中的身份,怕是做不了主的,除非臨行前,明國君臣有特別的叮囑,而剛才那句話更是清楚的證明---阿巴泰有可能會被任命為明國的官吏。
談判繼續進行。
“袁樞……”
又聽了一會,發現雙方的談判已經變成了口舌之爭,彼此都有了火氣,再談下去也沒有意義了,于是范文程沖旁邊的小吏招招手,小吏輕步上前,躬身聽令。
小吏聽的明白,出了屏風,到了主持談判的建虜禮部官員的身后,附耳小聲說了一句。
明國使臣被“護送”出禮部,返回城西的驛館。
……
一副巨大的明國地圖懸掛在墻壁之上,山川河流,關口城隘,都標識的清楚,尤其是明國北方京畿地區,從一城一地,乃至一村一寺,都詳細標注。
一樁樁,一項項,從軍政到軍略,都從腦子里面迅捷而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