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一章 團隊的雛形!
“那么,這個骨折,屬于哪一種骨折呢?橫行骨折?還是粉碎性骨折呢?”
“成不成角?”
“有沒有側方移位?”
陸成就是要把手術的過程進行拆解,把它們都拆解成周林立和董珍等人都能夠聽得懂,接觸得到的知識點,再讓他們去思考,這個過程是很有必要的。
這也是陸成在學習手術的過程中,自己會做的事情。
臨床的手術操作,為什么難?因為每一步操作必然都有它所屬的知識結構和體系,把操作的標準和操作后的標準都框住了,如果不能學會去跳躍性地思考,不能學會去拆解,那么就很難學得會。
因為你不知道上級醫生這一步是在做什么,下一步該做什么,為什么要做成現在這個樣子。
但是如果你學會了,知道去用只是框架去套用,去分解和拆析整個手術流程的話,你肯定會發現,其實手術的整個流程,就是所有你能接觸到的骨科基本知識結構的隨機套合體而已!
上級醫師有時候是沒有時間教你太多的,只會告訴你哪一步是怎么做,至于為什么,就需要你自己去體會了。
體會,也是有方法的!
陸成并沒有給出答案,因為他相信啊,周林立等人,應該都明白他的意思了。
其實不僅是周林立等人,就連謝建也懂了啊,他雖然是考研黨上岸的,但這并不代表他就很差,知識基礎很薄弱,能夠考研進湘雅二醫院的,都是干死了至少好幾十個進了初試的人的,都不會差!
所以謝建馬上就問:“陸哥,那這個病人如果術后不存在以上的異常標準的話,在有髓內釘足夠應力支撐情況下,是不是第二天也能下床活動了?”
謝建來自運動醫學,之前在運動醫學科室,也就是常威隆和朱歷宏那里待過一個月,雖然現在的骨四科沒有了關節置換,但他也曉得了關節置換的病人,第二天甚至當天下午就能夠下床活動。
為什么?就是因為關節假體可以給病人提供良好的應力結構,讓他可以去無視已經被截掉的股骨頭!
同理,可以推測得,在骨折病人打了髓內釘后,也能夠有良好的應力結構,也可以快速下床。早期開展功能鍛煉。
謝建說這話的時候,周林立和彭山泉以及董珍都看了謝建一眼,眼中帶著些許的好奇了。
這便是屬于他們實習生的知識盲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