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十二章 陛下你是為了整個天下(二合一)
各科的官員會根據本部的需求去其他部門交流協調。
而且各科的官員都是初入官場的年輕官員。
更多的去做調停各部矛盾的事,而到處跑腿,是利于提高他們行政能力的。
而不是被打槍使,當攪屎棍,做黨爭的主力軍,進而成為黨爭的犧牲品。
歷史上很多六科言官,不得不說是有很硬的骨頭的,以致于即便會被杖斃,也敢言。
這種剛硬的意志,如果不成為黨爭的犧牲品,而是先用來熟悉調停各部政務的話,完全可以在將來作為敢動既得利益集團蛋糕的改革派。
也正因為此,現在的各科言官已經比較安靜,因為沒空嗶嗶,就算是嗶嗶也不再是對皇帝或者對自己的部門老大嗶嗶,而是各科的言官代表各部門的利益在科議時瘋狂嗶嗶,而各部堂官則根據他們的爭論做出更合理的政令草案。
而這事實上,這也附和年輕官員們的仕途利益。
在這以前,之所以六科沒有被這樣改革,自然也是背后的利益集團不愿意這樣改。
畢竟一旦這樣改,利益集團就沒辦法把年輕官員用來當槍使,慫恿個別偏激且利益訴求和自己一致的年輕官員充當急先鋒,而因此無風險地達到某種政治目的,正是朝中所有大佬最想用的方式。
不過,這倒不是說各科科官不再重要。
因為各科科官的職權是調停各部,所以已經被明確是作為閣臣和輔臣或樞密官培養的。
按照朱由校現在規定的銓敘制度,各科科官在這之前,需是翰林院官員,然后還得在大明行政學院培訓過。
要求在翰林院待過,是因為翰林院有整個帝國的所有機密檔案文獻。
而需在行政學院培訓過,是要有朱由校所要求的基本為官信仰。
這兩者滿足后,才能成為各科官員,且以后會被派到地方上任官。
當然,也有先到地方任官,然后調回翰林院,再去行政院,接著去六科的。
總之,現在七皇子朱慈灺被調進京任吏科左給事中,無疑透露著朱由校要重用朱慈灺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