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一章 考校一二
然后秦德威就在會館里等著了,現在他也不敢外出亂竄,唯恐有人自己。
到了晚上,就收到了同鄉師叔王以旂的回話,讓他明天到家里吃晚飯,會有個仆役過來帶他過去。
但夏師傅那邊就沒動靜了,至少今天是沒動靜。人和人之間的親疏遠近,可見一斑,這也在秦德威預料之中。
又過一日,下午的時候,就有王以旂家仆役過來找秦德威,然后秦德威就跟著走了。
王以旂宅邸還是在西城,結果秦德威又東西穿城一次。這讓秦德威產生了一個念頭,要不要換到西城來租地方住?
王以旂個子不高,歲數不到五十,還算是中年人。性格沉默寡言,但待秦德威禮節周到,夫妻兩人一起出面和秦德威用了晚膳。
雖然是第一次見面,但禮數比王廷相還親密,這就是同鄉加晚輩弟子的加成。
晚膳過后,三品誥命夫人王妻居然親自收拾碗筷,這讓秦德威十分驚訝。他又想起業師王以旌的性格,王家這個家風真是樸實。
而王以旂請了秦德威去書房說話,之前的交流中,王以旂已經知道了秦德威赴京的原因。
這時便直言不諱的說:“爾為舊恩毅然赴京,實乃義舉,其心可嘉。但京城格局錯綜復雜,你一個十五歲少年人,只憑一腔熱血,能把握的住?”
秦德威就答道:“人生在世,豈能皆如人意,但求問心無愧。”
王以旂又道:“家兄信中,說你機敏多智數,深明世局,不能以常人視之。這讓我十分詫異,按道理說,家兄從不故做驚人之語。”
秦德威還能說什么,只能故作謙虛:“老先生過譽了!”
王以旂對著秦德威看了又看,“既然你是家兄的弟子,那我也不見外了,出個題目考校你一二。
此時有兩個外差,一為提督京營,二為總理河漕,我當如何抉之?”
前文提到過,王以旂是兵部右侍郎,但他并不是兵部坐堂的堂官,而是以兵部右侍郎銜派外差。
這也是大明體制特色,朝廷部院里帶“右”字頭的往往是派外差的。比如右副都御史外派巡撫,戶部右侍郎外派提督倉場,兵部右侍郎外派邊境總制。
所以王以旂這道考題的意思就是,提督京營和總理河漕,應當選哪個差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