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一章 考校一二
秦德威并不介意被考校,畢竟第一次見面,也沒打過交道,不相信自己這十五歲少年也很正常。
他稍加思索,便開口道:“那敢再問老大人一句,可曾結主知?”
主,君主的主,知,知交的知。所以秦德威這句問話的實際內涵就是,你有沒有成功巴結到皇帝?
當然大家都是文化人,說話不能那么直白,所以要隱晦著說。所以說不懂黑話的,真的沒法混圈。
王以旂微微動容,秦德威這句反問,確實抓住要點了。以嘉靖皇帝的極端性格,是不是“自己人”真的很重要。
既然秦德威看起來似乎懂行,王以旂也就坦誠說:“嘉靖二年,大禮議之爭時,我也抗疏進諫過。”
那看來就不是皇帝的“自己人”了,秦德威想也不想的說:“既然如此,去提督京營必定不好做!或者說,做不好!”
王以旂終于產生了點興趣:“這又是為何?”
秦德威就解釋說:“提督京營者,文臣、武勛、太監三者皆有,彼此牽制。太監且不去說他,武勛那邊的提督團營總兵官是郭勛。
郭勛又是何等人物,老大人應當比在下更明白吧?”
武定侯郭勛,開國功臣郭英的后人,大禮議中抓住機會支持嘉靖皇帝,所以得到特別恩寵信任,也是目前武家勛貴里,實際職官最高的一個。
所以郭勛可以視為武官版的張璁,而且郭勛是大明成熟期以來,武勛涉政第一人。在皇帝縱容下,郭勛屢屢在政事上發聲,很被文官所反感和抵觸。
秦德威繼續說:“京營總兵官郭勛此人出了名的驕縱不法,但偏偏深得主上恩寵。
老大人去當這個提督京營兵部侍郎,但你又不是天子親信人物,到時你制得住郭勛嗎?”
這就是秦德威為什么一開始先問王以旂“可曾結主知”,然后被王以旂直呼懂行的原因。
如果王以旂沒有皇帝的特殊恩寵,怎么可能壓得住郭勛?
秦德威總結說:“如果老大人身為文臣,卻被郭勛壓了一頭,那損害的還是你的名望,只怕會被人譏諷無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