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一章 考校一二
所以在下敢言,提督京營這個差事不好做,也做不好。當然,這是小子我蠅營狗茍的一點見解,或許老大人有不畏艱險之毅力。”
在當前文貴武賤的大形勢下,如果在同一個崗位上,文臣被武官壓制住了,那絕對是非常丟臉的事情,對個人名望的損害非常大。
王以旂越聽越瞠目結舌,這個從家鄉來的十五歲少年,簡直就是個怪胎啊。
剛才那些話,絕對是在朝十年以上資深官僚才能想到的。
可這秦德威明明只是個十五歲秀才,也是第一次離開家鄉,他怎么會有這樣的見識?
原以為哥哥信里是吹牛,沒想到一點也不作假。
愣了一會兒,王以旂回過神來苦笑道:“我雖有不畏艱險之心,但唯恐做不好事情。
如果差事注定不盡如人意,再有不畏艱險之心又有何用?看來我還是求一個外放總理河漕了。”
總理河漕也很不錯了,俗稱的河漕總督是也。
王以旂又說:“原本怕你不諳世事,想著勸你回南京去,現在看來,還是不必勸了。你若有需要我出力之處,盡可明言。”
這算是終于認可了秦德威,不拿秦德威當無知小朋友看了。
秦德威連忙回話說:“在下已經找到門路,先進刑部大獄看過馮大人,然后再做計議。不過在下有件私事,想托老大人出手幫忙。”
王以旂沒有為難,表態說:“私事也無妨,盡可說來。”
秦德威不好意思的說:“在下想找一個女子,名字叫徐妙璇,今年大約十八,是定國公徐家的族人。
她父親本是錦衣衛官,嘉靖三年大禮議時被奪官革職,老大人在兵部,應當有門道去武勛世家那邊找人。”
私事居然是找個女人?王以旂面色古怪,但還是答應了下來,只能感慨一番少年風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