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八十七章 不在一個層面
臣是這樣考慮的,正所謂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可以從使團中多了解日本國內部的消息,最少有助于清理東海??堋?br/>
其次,日本國貢使必定會請求恢復定期朝貢,甚至還會提出縮短朝貢周期的請求?!?br/>
按照祖宗制度,日本國這樣的只允許十年一貢,這顯然已經滿足不了銀山暴發戶的需求。
秦德威不等別人詢問,主動繼續說出自己看法:“彼輩大概會提出三年一貢,以此試探朝廷,
陛下盡可以再大度點,允許日本國等同兀良哈三衛,一年一貢!”
嘉靖皇帝很詫異,習慣性肉痛的說:“一年一次是不是太多了些?”
對以宗主國自居的大明朝廷而言,來朝貢的就要給賞賜。
朝貢太多就意味著賞賜支出也多,所以才會強制性的規定了朝貢周期,不然那些藩國恨不能每個月朝貢一次。
所以現如今藩屬中,只有地位獨特的兀良哈三衛才享受每年一次朝貢和互市的待遇,互市地點就在秦德威曾經戰斗過的遼東廣寧衛。
秦德威提醒道:“日本國現如今有銀子,不是那些窮得宛如叫花子的番邦,求的也不是賞賜,而是通商!”
以大明的制度,說是朝貢,其實也是官方貿易,貢使肯定不是一個人來的。
每次跟隨貢使的都有數百人,很多都是商人,這才是官方承認的外貿商業渠道。
從十年一貢到一年一貢,意味著官方渠道貿易量擴大十倍?
以嘉靖皇帝之聰敏,也隱隱的意識到這里面有很多文章可以做。
秦德威也含糊的說:“現在還有很多地方不清楚,一切等日本國使節到了京師,并試探過后再定!”
然后秦德威想起什么,又對嘉靖皇帝奏道:“凡事不可過于操切,操切必然壞事!
民間海禁之策實施百年,在朝中依然是大多數人共識,萬萬不可輕易武斷改變,以免激起軒然大波。
所以允許日本國一年一貢,其實也是潛移默化中徐徐改變的靈活手段,表面上依舊維系了民間海禁?!?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