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章 圍困
孫延觀站在一座懸崖之上,看山腳下的河水通碧如鏡,倒影翩翩,對面懸崖壁立百丈,如利斧劈開,只可惜他并沒有心情去欣賞這美景。
他們此時依托通天河畔丁字形峽谷的險峻地形,是將數倍于己的蕃騎拒之在外,攜帶進峽谷的牲口加上馬匹也數以千計,暫時無需為食物憂心,然而南下以來,九千余眾所剩不足半數,殘存四千余眾也多為老弱婦孺以及傷病。
所謂千余能戰之兵,在經歷高寒地區、將近一年的長途跋涉與大小數十場作戰之后,又有哪個可以是完好無損的?
千余能戰之兵無非是傷病較輕,還能拿起兵刃咬牙堅持作戰罷了,但絕大多數人也都是強弩之末了。
他們被圍困于深峽之中,既是被動,也是主動,也是實在無法再繼續前行了,不得不找一個絕險之地,進行相對較長時間的休整。
要不然,千余能戰之兵很快也都會倒下。
相比較而言,數倍于己的蕃兵卻主要集結于周邊部族,裝備即便要差一些,但個個如狼似虎、身強體壯。
說實話,蕃人并不是沒有能力強攻進來,此時不動,只是希望以更微小的代價將他們吞滅而已。
然而即便如此,即便能得到休整的機會,孫延觀臉上的愁云也沒有消去半分——他們深入朵甘思腹地,舉目皆敵,即便能得喘息的機會,但真有可能殺出重圍嗎?
通天河繼續往南,多為深峽河道,水勢極險,像虎跳峽最窄處僅六七丈寬,到處都是巨石暗礁險灘,這么多人馬走水路也是完全不現實的。
不要說無數暗礁險灘切斷水路了,如此湍急的水流,放木筏下去,分分鐘就給沖翻掉。
聽著腳步聲響,孫延觀回頭見是張雄山從小徑爬過來,問道:“蕭郡主怎么說?”
“郡主不愿隨我們突圍,只是要我們暫歇數日,待精力完足之后擇選數十健銳護送小郡王突圍出去,她會率族眾死守于此以待后援!”張雄山說道。
“后援?”孫延觀忍不住苦笑道,“如此不毛之地,哪里會有后援?”
契丹殘部大多數人本來就不愿意南遷,而先遣人馬的探路之旅也證實南下是絕路:
即便沿路沒有蕃人兵馬圍追堵截,通天上游那段長逾千里的不毛之地,大部分老弱病婦都很難扛過去。
更何況繼續往南走,數千里崇山峻嶺不知道要穿過多少險峽絕谷、翻越多少山嶺,才能抵達大理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