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3章 靠!動真格的?
想都沒想,“都要!越多越好,越全越好!”
這不是普通老百姓想象的,缺個學界頂尖的大能人,缺個像拜倫奧古斯特那種天才型選手。
不夠!馬拓真給他找來一個那種國際大能都不夠。
因為你的行業空白是全方位的,不僅僅缺技術帶頭人,也缺基層干臟活累活的中低層技術型人才。
這就好比,國人都知道,錢學林、鄧稼先、錢三強、程開甲,是他們扛起了兩彈一星,扛起了新中國的科技大業。
可實際上,光有這些頂尖人物是遠遠不夠的。很多人忽略了,我黨一聲召喚,數千海外學者幾乎是拋棄在國外的一切,奔赴新中國的科技戰場。
是這些人共通支撐起了中國的科技大業。
包括不是留洋的國內學者,可以用悲壯來形容,祖國需要什么就學什么,已經學成的改專業從頭來過。
即便是2003年,甚至是二十年后,我們很多科研工作者在面對全新領域的攻關問題時,其實都是邊做邊學的。
因為有些東西,你沒有就是沒有。國外是沒有專項研究,但有專項學術,我們是連專項學術都沒有。什么叫從零開始,這就是從零開始。
再舉個例子,八十年代、九十年代初期,大學里的編程專業學生,幾乎都是用紙筆來完成編程作業的。
把程序代碼寫在紙上,交給老師,因為沒有那么多電腦讓你實際操作。
而老師不是讓學生的作業在電腦上跑起來,判斷程序能不能運行。而是用眼睛看,看學生的作業本就能判斷程序寫的對不對。
別說學術基礎了,連教具都配不齊。
王冬圣所說的缺人才,就是這種情況。
說句不好聽的,企么頂尖人才?花錢從國外能請來的都不叫問題。問題在于,你連基層技術員都沒有,要頂尖人才有個屁用?
可不是誰都能像齊磊的魔都實驗室一樣,齊磊有錢,有老秦撐著,院士給拜倫做副手,助理都是博士生,甚至在國內排得上號的大學者一堆一堆的。
王冬圣沒這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