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3章 策略
漢江水奔流不絕。
船只還在逆流而上,船艙中的桌案微微有些搖晃,上面擺滿了圖紙。
地圖上,蜿蜒的線代表著山勢,方框里寫的是一個個關隘名字,函谷關、武關、散關、蕭關……
以丹砂為墨勾勒出的雜亂箭頭縱橫其間。時人忌諱于以紅筆寫名字,這張地圖上卻寫了很多。
一支毛筆懸在地圖上,許久,因船的搖擺,有墨汁從筆尖滴落,正滴在下方一個紅色名字上。
“劉黑馬?”
李瑕看著這被污掉的地圖良久,擱下毛筆,將這張地圖放到一旁,轉而拿起一旁的圖紙又過目了一遍。
他做事喜歡先制定策略,此時所做的策略分兩部分——內修、外攘。
內修多是民生經濟,以歷代陳規舊法,再適宜地補充他所知的經驗。
這方面思路倒是很清晰。
但可以預見的是,哪怕加上后世經驗,經營個三年五載,實力的增速也遠遠比不上忽必烈。
是增速,再如何努力經營,實力的差距也會越拉越大。
為何?
政治、人才、地域、人口、經濟……甚至李瑕個人的能力,全方位的不如。
忽必烈已經稱帝,有足夠的名義與權力大刀闊斧地施行其治略,有權力重新分劃各路府州縣、發行楮幣、進行貿易。
而李瑕雖然騙了趙禥彼此是親兄弟,卻還有后患、并依舊受制于中樞,不可能做到完全大刀闊斧。
他還遠遠不能說是完全占據川蜀,只能說是一個野心勃勃的蜀帥,蜀中官員本質上大部分還是宋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