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卌四 品茶論道談笑間
臨近年關,大多數人都已放松心思,慵懶閑適,連餐店攤販都有不少關門歇業。
但謝北河高價雇工,其勢之盛,一時間也被不少人引為談資。
大家都好奇,就算《明報》第二期將售,繼續在北河居發售也沒問題啊,何至于火急火燎地忙著搬遷不說,還搞喬遷揭彩儀式。
須知,新年正是走親訪友的日子。
這《明報》第二期,還能比走親訪友更重要不成?
在眾人議論中,天啟四年的元月一日,如約而至。
這一天,沒了首刊特價的噱頭,《明報》第二期對普通百姓的吸引力大減,其實并沒有像十天前那般早早便有百姓蜂擁、長隊如龍。
但聽說謝北河今天安排有各種表演暖場,仍有不少百姓,早早吃過早飯便趕來了附近,看免費的熱鬧。
畢竟是新年元旦,對缺乏娛樂手段的普通百姓來說,有免費的表演不看,不亞于平白無故丟了錢。
而在好幾支表演隊輪番暖場表演后,敲鑼打鼓聲中,南山知縣畢勝克,施施然來到書館外的場地中央,親自揭彩。
他揭開彩綢,露出新牌匾上【開明書館】四個大字。
畢勝克朗聲道:“其實今天來揭這個彩,本官一開始是拒絕的,覺得十天前才為《明報》創刊致過辭,結果今天又來個店面喬遷揭彩。”
“照這個架勢,再過十天,豈不是又會有什么動靜,又要本官來致辭?”
“但北河居士說服了我。他說,他這次不開書店了,要改開書館,造福于民,允許百姓免費在館內翻閱圖書。”
“眾所周知,讀書學習,是晉身之階。但普通百姓卻未必能有余錢供應子女讀書。更甚者,辛苦湊了幾年學費,卻發現孩子并非讀書的料,就更是難過了。”
“但從今日起,北河居士表示,只要開明書館在一天,我南山百姓,就能在此「開明教育、免費學習」,絕無二話。”
“此乃南山百姓之福祉矣。本官與有榮焉,更是為受邀揭彩深感榮幸。”
“本官相信,有開明書館在,不出十年,我南山縣必成書香大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