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新生的大秦帝國
擁有了超時空礦物和超時空原油這兩項黑科技后,它們結合形成了大型礦脈。
不論是石油、天然氣,還是鐵礦石、黃金等礦產資源。
憑借著這些硬通貨資源,王耀發行的新貨幣在發行之后將會在東南亞乃至整個東亞地區贏得一定的國際外匯地位。
新貨幣發行之后,通過政府財政支出和軍隊開支的方式,逐漸滲透到各行各業,徹底替代了已經變成廢紙的緬幣和其他貨幣,深入到了國家最基層,成為了支撐國家的基礎貨幣。
接下來,王耀利用資源貿易的方式構建了一套內部與外部相互補充的經濟體系,使阿底盛活新陳幣的經濟運作更為穩定。
當然,在新貨幣發行之際,為了防范西方國際金融巨頭的搗亂,王耀不僅暫時關閉了海外資本流入的通道,而且還增加了黃金和原油的戰略儲備。
一旦有人在國際外匯市場上做空王耀的新貨幣,就會遭遇真金白銀的反擊。
同時,為了防止有人偽造新貨幣,他們在鑄造新貨幣的技術上下足了功夫:硬幣的齒輪部分都設定了防偽標志,紙幣的印刷工藝則是由紅警團隊專門研發的印刷機完成,印刷材料更是由專門的工廠調配生產,并由軍車運輸至紙幣印刷廠。
軍團中央銀行的負責人向王耀請示新貨幣的名稱。
王耀思考了一會兒。
新的國家名字已定為“大秦帝國”,那么新的貨幣自然而然就叫做“秦幣”。
在挑選國名的過程中,王耀翻閱了古今資料,查找了一些曾經在緬國地區建立過的國家歷史,但都沒有找到特別滿意的名字。
最終,他的目光落在了歷史上第一個實現中國大統一的王朝——大秦帝國身上。
身為海外華人的王耀,決定建立一個屬于華人統一的王朝,并將國名命名為大秦帝國。由于兩千多年前曾有秦始皇開創的第一個大秦帝國,所以這個新的王朝也被稱作“大秦第二帝國”。
秦帝國崇尚黑色,華人自稱為龍的傳人,于是帝國的國旗選用紅色背景配以黑色巨龍的設計。
這次經濟會議一直持續到深夜才結束。
次日,軍團臨時政府開始正式組建行政部門。
新國家的國名正式對外發布,“大秦帝國”的名字開始出現在官方公告和新聞報道之中。
自此以后,緬國更名為了大秦帝國,簡稱秦國。
大秦帝國的第一任皇帝將是王耀,登基大典定于十月十日舉行,實行君主立憲制以及中式內閣制度。
首任內閣首相為段天明,內閣共有十六位大臣,包括首相在內共十七人,皇帝握有一票否決權。
內閣作為最高行政機關,輔助皇帝實施各項政策。
內閣之下設有四十三個部門及委員會,另有一十個直屬部門和辦公室。
只有進入內閣的官員,才有資格被稱為“大臣”。
除此之外,內閣之外還有國民議會和法院,從而構成了立法、行政、司法三權分立的原則,由國會、內閣和法院分別行使相應的權力,國家主權歸屬皇帝。
首都內比多更名為“帝都”,內比多特區也隨之更名為“帝都特區”,并設立了一個相當于省級級別的特區區長。
原來的國民會議大樓和軍方總參謀部建筑群被拆除重建。
新的皇宮將按照明朝時期南京紫禁城的規模進行建設。
全國范圍內七省七邦進行了重新劃分規劃。
撣邦和克耶邦合并為東撣省,省會設在東枝市;
克欽邦和實皆邦合并為克欽省,省會設在密支那市;
曼德勒省和馬圭省合并為曼德勒省,省會遷往眉苗市;
欽邦和若開邦合并為若開省,省會設在安緬市;
勃固省、仰光省和伊洛瓦底省合并為仰光省,省會依舊為仰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