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 沉默
帝國新聞:依據黃帝陛下最新的指令,為了使全國各地盡快恢復生產和建設,自今年起,全國范圍內將取消農業用地稅,林業和畜牧業用地稅減半,其余稅率也將進行更為細致的調整。
在龍國大使館內,嚴利文看著電視屏幕上的新聞,手指輕撫下巴的胡須,深思著這一切變化的背后含義。
隨著王耀抵達內比多,一系列變革開始逐漸顯現。軍團正式向各國大使館遞交外交照會,宣布了新的國家名稱及政府機構,并邀請各國元首參加將于十月十日舉行的晉升儀式。
目前離十月十日尚有三個月之遙,屆時這場晉升儀式也將成為建國慶典的重要組成部分。
面對如此重大的活動,嚴利文自然需向上級匯報。匯報完畢后,他在辦公室內打開電視,關注起了當地的新聞動態。
原來的緬國電視臺已徹底轉變,成為了04大秦帝國中央新聞頻道。眾多從景東發射升空的民用通信衛星開始發揮作用,傳播著帝國之聲、王耀之聲,覆蓋至秦國的每個角落,即便偏遠的原始森林也不例外。
得益于通信衛星的應用,東南亞其他國家也能接收到來自大秦帝國中央新聞臺的信號,乃至龍國西南部使用衛星天線的普通民眾也能看到。
此刻,劉靖走進辦公室,帶來一份文件:“嚴大使,這是軍團——現在應當說是秦國了——秦國外務部送來的一些文件。”
嚴利文從辦公桌拿起文件瀏覽一番,發現大部分內容涉及秦國對外交往的通知,包括更改國名、國旗、國歌,以及秦國駐龍國大使館人員的派遣安排等。
嚴利文從中挑出部分文件遞給劉靖:“把這些全都轉發給外務部。”
“明白!”劉靖迅速將文件打包帶走。
待劉靖離開后,嚴利文站起身走向窗戶。透過玻璃,他看見大秦帝國的旗幟已在城市各處飄揚。
作為一位龍國人,嚴利文深知免除農業稅對農民們的重大影響。僅憑這一政策,預計緬國就有百分之六十的農業人口將會支持王耀成為皇帝。
同時,嚴利文還從國內獲悉,在軍團尚在金三角發展階段時,龍國便已通過民間合作方式與軍團在景東共同開發鐵礦石項目,每年的鐵礦石交易量達到三千多萬噸,貿易額超過252億龍元,超過了整個緬國政府的年度財政收入。
“大秦帝國?”嚴利文望著遠處城市中飄揚的紅底黑龍旗,口中低聲念道。
雖然不清楚王耀選用“大秦”作為國名有何寓意,但如今隨著軍團統治日益穩固,龍國官方與秦國官方開展正式合作的可能性正日益增大。
甚至連還未等到秦國建國典禮和皇帝晉升儀式舉辦之際,嚴利文就得開始忙碌起來了。
“那些鐵路工程,也該加快推進了。”嚴利文腦中浮現出此前與緬國政府簽訂的鐵路建設協議。
龍國鐵路局接手了原緬國政府好幾處鐵路建設項目,其中包括從遲羅王國通往緬甸東枝的鐵路以及從曼德勒直至龍國境內的鐵路。
然而由于緬北割據軍閥勢力的存在,以及后續發生的軍事政變,導致這些鐵路工程一直擱置未動。
現今,軍團已掌控這片土地,秦國得以成立,那么重新啟動這些鐵路線的談判工作也就提上了日程。
安達曼海域,此處陸地正是秦國與暹羅王國交接的地帶。緬甸海軍艦隊正漂浮在此片公海上,而附近則是暹羅王國第三艦隊下屬的一支分艦隊,正朝著緬甸海軍艦隊靠近。
“司令,已經決定了嗎?”一名海軍中將來到了莫昂的身邊,目光緊緊盯著遠處向他們傳遞信號的暹羅海軍艦隊,始終緊鎖眉頭。
“軍團將內比多更名為帝都,并建立了新國家——秦國。”莫昂語氣平淡地回答。
艦橋指揮室內,所有的緬甸海軍將領陷入了沉默。
軍團建立了新國家——大秦帝國。這個名字他們尋覓已久,終于在兩千多年的歷史長河中找到了其淵源。
在華人悠久的歷史文化底蘊顯現之后,令所有人驚嘆不已。一個兩千多年前的統一王朝為名,這位軍團皇帝的雄心壯志究竟有多么可怕!
于是,莫昂立即下令艦隊南下。得知緬甸海軍艦隊歸附的消息后,暹羅王國迅速派出一支小隊前往接應。
這支小艦隊由一艘三千噸級的護衛艦和兩艘不滿一千六百噸的巡邏艦組成。完成匯合后,三艘緬甸海軍艦船一前二后,護送著這支緬甸海軍艦隊駛向馬六甲海峽。
途中,它們將穿越馬六甲海峽,進入暹羅灣,停靠在暹羅海軍基地,莫昂等人也將在那里受到暹羅海軍司令的迎接。
就在這支混合艦隊向南航行的過程中,多艘艦船上的雷達突然響起警報。
原來,雷達監測到北部海域出現十余架敵機。
“報告!雷達探測到敵機正朝我方艦隊駛來!”一名緬甸海軍軍官滿頭冷汗地報告:“根據雷達回波判斷,應是米格-29戰斗機!是......軍團......追來了!”
此言一出,艦橋指揮部內的所有人都慌亂起來。他們十分清楚軍團空軍的戰斗實力有多強大,僅僅一夜之間就摧毀了緬國防空系統的全部設施。要不是海軍艦隊當時恰好在南下執行平叛任務,恐怕也會遭到轟炸。
“快聯絡暹羅艦隊!命令各艦立刻開啟防空系統!”莫昂大聲疾呼。
他手下的八艘護衛艦中有兩艘不具備防空能力,其他幾艘護衛艦的防空系統也比較薄弱,大多是便攜式的防空導彈,如江喜陀級護衛艦,每艘僅有六枚“針”式防空導彈,這種防空導彈為單兵攜帶的小型防空導彈,射程只有幾千米。
因此,他急忙向暹羅海軍艦隊求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