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以武力威懾
察覺到張維賢臉上的震驚,案后的天子輕輕一笑,意味深長地說:"國公無需擔憂,朕心中有數(shù)。"
"目前朕的基礎尚淺,不會輕率行事。"
聽到這話,張維賢的驚訝更深了,皺紋也因此聚在一起。
現(xiàn)在基礎尚淺,不會輕率行事?
那意味著一旦羽翼豐滿,就會采取行動。
張維賢一方面對天子的坦誠表示感激,另一方面又為他的大膽感到憂慮。
自土木堡事件后,京營就成了京城貴族的“私人領地”,重掌軍權的文官默認了這種情況,僅通過發(fā)放軍餉來控制京營士兵的數(shù)量。
至于這些貴族如何挪用這筆豐厚的軍餉,或是訓練士兵,朝廷內外的官員們都選擇視而不見。
換句話說,文官們默許了京城貴族侵吞軍餉,讓保衛(wèi)京都的京營變得烏煙瘴氣,但他們堅決反對天子重新掌控軍權。
因此,文官和貴族兩股勢力自然站在了天子的對立面,即使英國公府改弦易轍,也無濟于事。
"陛下,此事重大,請三思而后行..."
片刻后,張維賢的聲音微顫,從乾清宮的暖閣中傳出。短短七年,大明已經失去了三位天子。
在位僅四十八載的萬歷皇帝以外,還有即位不滿一月便離世的光宗,以及因意外溺水,年紀輕輕便醫(yī)藥無效的天啟帝,他們的背后似乎都隱藏著一層深深的詭計。假使當今的天子遭遇不測,恐怕早已動蕩不安的大明江山會瞬間崩塌。“國公,請您放心,我心里有數(shù)。”乾清宮的暖閣里,朱由檢的聲音再次響起,帶著一種堅定的意味。提及石柱宣撫使秦良玉,案后的表情變得莊重,嘴角淡去的微笑透露出對這位歷史名人的敬重。秦良玉,忠州人士,她的丈夫馬千承曾任四川石柱宣撫使,治軍嚴謹,其部下被稱為“白桿兵”,聲名遠揚。馬千承去世后,秦良玉接替夫職,對大明的忠誠不渝。泰昌元年,建州女真猛烈進攻渾河,朝廷調集全國精銳前往遼地,秦良玉毫不猶豫,其兄秦邦屏英勇犧牲。當永寧土司奢崇明發(fā)動叛亂,圍攻成都時,只有秦良玉母子率軍西進,擊破敵軍。“一家忠勇!我大明的女中豪杰!”面對朱由檢探詢的目光,英國公張維賢收起憂慮,神色莊重地回應。或許覺得這樣的贊揚還不夠,張維賢又補上一句:“若我大明的土司都能像秦夫人這般為國盡忠,奢崇明之流怎敢肆意作亂。”朱由檢聞言,不禁倒吸一口冷氣,沒想到英國公對這位“忠貞侯”的評價如此之高。難怪秦良玉是自秦始皇統(tǒng)一中國以來,唯一一個在正史將領傳記中單獨記載的女性將領。張維賢忽然想到什么,臉上露出驚異之色,猶豫地問道:“陛下,是要召回秦夫人回朝嗎?”如今大明內外交困,西南土司陽奉陰違,遼西軍閥擁兵自重,各邊疆重鎮(zhèn)形同虛設,唯一能稱得上精銳且忠誠于朝廷的,恐怕只有遠在四川的“白桿軍”了。“沒錯。”面對張維賢的驚訝,朱由檢默默點頭,然后不自覺地望向四川的方向,對這位名垂青史的“忠貞侯”充滿了好奇。然而在這個時代,他絕不會讓這位為大明付出一生的奇女子,在四川含恨離世。“陛下,雖四川的叛亂已大致平定,但水西安邦彥仍在,召回秦夫人是否會影響前線戰(zhàn)局?”
畢竟世代掌控京師衛(wèi)戍的英國公府,與那些沉溺于享樂的權貴家族有所不同,張維賢僅片刻間便洞察了召回秦良玉及其白桿軍可能帶來的危機。
自從天啟初年,永寧土司奢崇明發(fā)動叛亂以來,西南地區(qū)便飽受烽火摧殘。叛軍橫行無阻,所向披靡,甚至一度將四川首府成都團團圍住。
直至朝廷委派四川左布政使朱燮元擔任四川巡撫,總攬四川、貴州、云南、廣西四省軍事,叛軍的囂張氣焰才得以壓制。至天啟三年,朱燮元成功平定了奢崇明之亂,其妻安氏、弟奢崇輝被俘,長子奢寅也在天啟六年內亂中喪生,只剩奢崇明“安居”于貴州水西。
現(xiàn)因朱燮元父親逝世,他離職守喪,兵部尚書張鶴鳴接任其位,負責“安撫”水西土司安氏。
“不必擔憂,朕已下令浙江紹興府,讓朱燮元戴孝復職,立刻趕回四川,繼續(xù)統(tǒng)管四省軍事。”
面對憂慮的英國公張維賢,寶座上的天子輕輕搖頭,露出深藏不露的笑容。
召回石柱宣撫使秦良玉領兵入京,以及讓為父守喪的前任四川巡撫朱燮元復職,這是首輔黃立極離職前,對朱由檢的妥協(xié)之舉。
若非這些原因,黃立極斷不會走得如此決絕。
“皇上英明……”
張維賢沉默片刻,深深凝視著微笑的天子,無奈地拱手致意。
盡管他深知天子在王府時以“機智”著稱,但未曾料到其運用帝王心術竟如此嫻熟,這番布局無懈可擊。
“國公安心,皆為我大明功臣,朕不會輕舉妄動。”
“還請國公代朕傳達,過往之事,朕不再追究,只望日后各位功臣能以國家危難為重,盡心效力。”
“如有需要,朕愿促成宗族聯(lián)姻……”
看著目瞪口呆的張維賢,朱由檢在案后淡然一笑,亮出了他的底牌。
古人云:威逼與恩惠并用,他已釋放了誠意,接下來就看京城那些功臣們如何選擇了。
不理會茫然的英國公張維賢,朱由檢的目光自然而然地轉向四川,估算著時間,“忠貞侯”恐怕已經收到了他的旨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