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大明的國丈
京城長安街。
歷經兩百多年的大明,京城土地寸土寸金,尤其長安街東部最為"顯赫",能在此地安居的皆是權貴。每當有府邸空出,總會引起眾多權貴的激烈爭奪。
此刻,長安街上一座久無人住的宅院突然迎來了"不速之客"。
宅院不大,格局普通,因長期無人居住而顯得荒蕪,雜草叢生,仆人們正忙碌地打掃整理。一些過往的富豪官員見此府邸有了"主人",紛紛抑制不住好奇,上前詢問。
這些"閑置"已久的宅院早已讓這些富甲一方的商人垂涎已久,只是因身份限制,無緣擁有。
府內仆人的低語引起過客們的注意,不論是商人還是官員,都恭敬地呈上拜帖,期盼能有幸與府主一面。
這就是新興的周府,如今大明"國丈"周奎的居所。
...
大約一個月前,周奎終于盼到了讓他"翹首期盼"的圣旨,他的"皇婿"召他進京,并賜予府邸及眾多侍從。
按大明祖制,新帝即位必賞"外戚",如"岳父"尚在,通常會封為伯爵,且允許世襲。
盡管尚未等到皇婿賜予的爵位,周奎仍心花怒放。他曾只是南直隸蘇州府一個潦倒的"書生",靠算命和行醫維生,如今卻飛黃騰達,這樣的轉變令他心潮澎湃。
這些日子,每天都有絡繹不絕的豪紳官員登門拜訪,甚至那些過去只在說書人口中聽說的"大人物"也設宴款待他。
周奎明白,這一切都源于他育有一個好女兒,如今已被天子冊封為皇后。
...
府中正廳,身著華服的周奎面泛紅光,身體微顫,不知是興奮還是憤怒;長子周繹陪坐一旁,臉色同樣通紅。
"父親,這些官員出手真是闊綽啊。"
周繹深吸一口氣,抑制住內心的激動,以"國舅爺"的身份急切地對父親說。
他們一家曾在蘇州府過著艱難的日子,全靠父親在外"智謀生存",才勉強糊口,時常饑一頓飽一頓。
直到去年五月,周家命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貌美如花的小妹被宮中的劉昭妃選中,成為信王朱由檢的信王妃。
沒想到短短一年余,先帝因病去世,朱由檢即位,小妹成了大明的國母,他也成了大明的"國舅爺"。
"呵,這點錢財算得了什么?"
"要有遠見,當年弘治年間,孝宗皇帝的兩位小舅子都相繼被封為侯。"
"那才是真正的榮華富貴。"
周奎雖面無表情,但聲音中難掩激動。即使距離"皇婿"登基已近三個月,他們父子仍未完全適應新的身份。
要知道,除了京城的官員,遠在山西的老鄉韓爌韓閣老還親自派人送來書信,贊他風度翩翩。
那可是曾經主宰天下的內閣首輔,無數讀書人心中的楷模。
盡管理智告訴他,這不過是韓閣老出于禮節的客套,但對自命為文人的周奎而言,這依然是一個巨大的驚喜。
"是的,是的,父親說得對。"
"我們周家的好時光才剛剛拉開序幕。"
周繹聽到父親提及弘治和正德年間聲名顯赫的兩位外戚,臉上也流露出仰慕的神色。
"對了,父親,宣府有個富商派家仆來,給我們送了些東西..."
突然,周繹像是想起了什么,從懷里取出一封信,如獻珍寶般遞給了父親。
看到這一幕,周奎的眉頭輕輕一皺。以他現在的地位,想要攀附他的人數不勝數。
每天都有各地商人恭敬地在府邸外等待他的接見,這個宣府的商人竟如此不懂規矩,只派了個家仆來敷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