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追究代王〔下〕
看著代王的慌亂,面色蒼白的魏忠賢并沒有步步緊逼,而是慵懶地伸了個腰,重新坐回原位。他深夜造訪,并非只為與代王唇槍舌劍,也并非來問責。
天子另有吩咐。
“本王久居大同,對范家與女真人的暗中勾結一無所知,此事與本王無關,一概不知情。”
良久,朱鼎渭的聲音在殿內急促響起,眉眼間滿是無法掩飾的恐懼。
顯然,他已經意識到,一旦自己與范家扯上關系,將面臨何種結局。
“王爺請冷靜。”
魏忠賢早已料到朱鼎渭的辯解,不慌不忙地拱手,語氣平和。
天子讓他深夜前來,并非要對這位尊貴的代王“趕盡殺絕”。畢竟天子根基尚淺,雖然通過手段掌握了部分軍權,穩定了朝廷局勢,但誅殺功臣也使他落下“苛刻無情”的名聲。
若再對與國家共存亡的宗室藩王動手,朝野必定動蕩,只怕在某些人的煽動下,重現當年的“靖難之役”。
盡管天子未明確指示如何處理代王,但魏忠賢明白,只需略加警告,讓其吐出些許“利益”就足夠了。畢竟現在大明的財政已經極度匱乏,只能依賴這些富裕的“親戚”了。
想到這里,魏忠賢不禁感嘆,果然是龍生九子,各有差異。眼前這位代王朱鼎渭雖然襲爵不滿一年,自小養尊處優,早早就被立為代世子,卻因自己的幾句話就嚇得原形畢露,丑態百出。
在紫禁城中,天子不過數月前還是個剛建立府邸的“閑散皇族”,但掌權之后,他展現出的穩重與他的年齡形成鮮明對比,有時甚至能“預知未來”,讓人驚嘆不已。正當眾人沉默之際,黑夜中突然傳來一陣急促的足音,視線追蹤而去,一位威猛的將領帶領著幾名親兵快步踏入大殿。
朱鼎渭原本毫無生氣,看清來者后,仿佛找到了支柱,立刻挺直腰板,臉上堆滿笑容,向來人喊道:“麻將軍,魏忠賢誣陷我與宣府那些叛國商人的瓜葛,你需要為我作證。”
這位將領便是大同總兵麻承恩,其家族與遼東的李成梁家族齊名,人稱“東麻西李”。在大同鎮,麻家的權威無人能及。如果麻承恩支持他,別說魏忠賢,就是京城的小皇帝也會有所顧忌。
麻承恩并未理睬期待的朱鼎渭,身披鎧甲,直接走向東廠督公,微微鞠躬:“魏公公,我們在府中長史和總管太監的住所找到了一些信件,大部分來自張家口堡的范家和京城的貴族。”
將領停頓了一下,迎著上方代王驚懼的目光,嘴角勾起一絲輕蔑,繼續說道:“他們已招認,朱鼎渭為這些人塞外的交易提供了不少便利。”
嘩!
原本寂靜的大殿瞬間喧鬧起來,就連角落里的侍從太監也滿臉驚恐。盡管心中已有猜測,但如今人證物證俱全,朱鼎渭的“叛國”罪行豈能逃脫。
此事一旦傳開,必定會在大明的天空撕開一道裂口。身為世襲親王,卻無視朝廷法規,暗中與遼東建奴勾結,這與“謀反”又有何異?
朱鼎渭此刻仿佛被抽干了力氣,癱倒在地,喃喃自語,恐懼地盯著面前的紅袍太監。難道天子要取他性命?否則為何讓這位“聲名狼藉”的老太監深夜前來。
朱鼎渭越想越怕,瘦弱的身體顫抖得更加厲害,眼神開始渙散。
罪有應得!
東廠督公看著地上如同爛泥般的朱鼎渭,臉上盡是鄙夷。這些被寵壞的貴族竟如此短視,為了微薄的利益,竟敢與遼東建奴私通。
“麻煩麻將軍處置那兩人吧。”
魏忠賢再次輕蔑地看了眼失態的朱鼎渭,然后對身邊的將領下令。
“遵命。”
聽到這,大同總兵連忙俯首應是,黝黑的面龐流露出一絲急迫,他的緊張竟比魏忠賢還要強烈一些。
麻家世代蒙受皇家恩澤,三代人鎮守邊疆,這是何等的榮耀。然而在他治理之下,竟發生了這般駭人的叛國案件。
就算代王地位崇高,權傾朝野,但他身為大同總兵,也難逃其咎。
然而此刻接手此任務,意味著天子并未責罰,反而繼續信賴,這是無上的福祉。
即便今晚之事傳揚出去,他必須與天子站在一起,遠離京都的文臣貴胄,麻承恩依然毫不猶豫。
"自愿呈書請罪,自動削除王位,由世子繼任,沒收代王府在張家口堡的所有產業,并獻出千頃肥沃田地,充入國庫。"正當朱鼎渭心如刀絞之際,魏忠賢的聲音陰冷地在殿中響起。
原本以為難逃一劫的代王聞言,猛然抬頭,滿臉難以置信地問:"此言當真?"
魏忠賢無視代王熱切的眼神,從容起身,從懷中取出一卷明黃紙卷,清了清喉嚨,高聲道:"天子旨意,準許庶人朱鼎渭離城行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