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各方博弈(上)
朝鮮,漢城。
明朝初期,高麗大將李成桂發動兵變,推翻了高麗王朝,受到群臣擁戴登上王位,并接受了明太祖朱元璋的冊封,改國號為“朝鮮”,定都漢城。
兩百多年來,朝鮮表面上對明朝恭敬有加,暗地里卻不斷搞小動作,渴望“翻身做主”,但始終被明朝壓制。
特別是在萬歷的中葉,朝鮮曾被貪婪的riben侵占,首都漢城一度陷落。幸虧大明的援軍,歷經七年的浴血奮戰,才助其"光復"故土。
由于畏懼大明的強盛,朝鮮歷代國王都將內心的野心深藏不露。直到"薩爾滸之戰"的爆發。
萬歷四十七年,為應對日益崛起的建州女真,萬歷皇帝下令從各地調集精銳前往遼東,預備一舉平定女真,并征召朝鮮軍隊參戰,這場戰役被稱為"薩爾滸之戰"。
盡管朝廷上下并未寄予朝鮮軍隊厚望,但也沒料到他們會臨陣脫逃,未戰先敗,間接影響了戰局的走向。
自那以后,明朝與朝鮮的關系降至冰點,直至朝鮮國內發生了"仁祖反正"。
由于不滿國王李琿的統治及其對明朝的立場,宗室李倧在朝臣的擁戴下發動政變,流放李琿,自己登上王位,史稱"仁祖反正"。
李倧即位后,汲取了李琿的教訓,竭力修復與明朝的關系,聽命于明朝,派兵至鴨綠江邊,分散建州女真的注意力,并供給皮島上的毛文龍糧草。
然而,半年前的"丁卯胡亂"再次打破了朝鮮與明朝之間脆弱的和平。
...
"陛下,陛下,遼東出大事了!"
靜謐的夜晚,一聲急切的呼喚穿透德壽宮的寂靜。一位六十多歲的文官在侍衛的陪同下,快步向宮殿走來。他的身份顯然尊貴,連守在門外的宮女和太監都不敢阻攔,反而恭敬地為他引路。
"開門!"
等了許久,文官似乎做出了重大決定,臉上露出堅定,對身邊的太監命令道。
"遵命,左議政大人。"門外的太監雖面帶難色,卻不敢怠慢,交換了個眼神后,慢慢推開緊閉的大門。
"大膽,什么人?"
開門的聲響驚動了殿內,一個充滿驚慌的聲音傳出。
文官聞言,臉上掠過一絲喜色,未等身旁的太監反應,便撲通一聲跪下,高聲道:"吾王,老臣金瑬。"
聞言,殿內之人明顯一愣,隨即傳來衣袍摩擦的聲音,昏暗的燈光也突然亮起。
"金公,請進。"
半晌后,殿內的主人帶著些許緊張的聲音在黑夜中響起。
步入殿堂,銀絲滿頭的金瑬立刻察覺到彌漫其中的旖旎氣氛,但他并未表現出絲毫異樣,而是恭敬地向坐在床榻邊、衣衫略顯凌亂、神色緊張的男子鞠躬:“微臣金瑬,參見陛下?!?br/>
“金公免禮?!?br/>
話音剛落,男子帶著一絲急切的聲音在殿內回蕩,同時在空中象征性地做了個攙扶的動作,卻并未起身,反而更仔細地整理了身后的床鋪。
“陛下,遼東傳來緊急奏報,女真部族可能有所異動。”
意識到此處并非商議國事之地,老臣沒有拖延,直接從懷中取出一封信函,簡潔明了地闡明了關鍵信息。
“豈有此理!”
聞言,被稱為陛下的男子面色大變,身體不自主地顫抖起來。
去年正月,一向與朝鮮相安無事的建州女真突然發兵,在大金二貝勒代善的率領下,勢如破竹,短短十日內接連攻克數座城池,迫使他在得知消息的當天,狼狽逃往覺華島避難。
自此,繼日本侵朝二十多年后,朝鮮的首都漢城再次遭受外敵侵犯。
“陛下勿憂,女真人并非針對我國而來。”
見男子面露懼色,金瑬連忙寬慰道。眼前的男子,就是他扶持上位的朝鮮國王李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