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告別陛下,赴任上任
次日清晨。
寅時剛過,紫禁城上方的晨霧還未完全消散,低沉的鐘聲在皇城中回蕩,緊閉的朱紅宮門緩緩打開,露出里面穿著紅袍的司禮監秉筆太監。
“馬總兵。”穿過宮門,看見一位魁梧的武將,司禮監忙上前一步,微微拱手行禮。
“見過王公公。”武將等了很久,但心中并無怨言,黝黑的臉上滿是激動。
他已經聽說風聲,紫禁城中的天子“乾綱獨斷”,拒絕了孫承宗和劉鴻訓兩位閣臣的建議,堅持讓他馬世龍擔任山海關總兵,坐鎮遼西走廊。盡管他才剛過三十五歲生日,但他的經歷卻相當“耀眼”,即使與坐鎮宣大的楊肇基相比也毫不遜色。
由于出身將領世家,且通過世襲武職考中,他直接被授予宣府游擊之職,在宣府軍中磨煉。天啟二年,他又被召回京師,晉升為永平副總兵,隨后調至薊鎮,升為三屯營總兵。等到“帝師”孫承宗鎮守遼東后,他便上奏天啟皇帝,請求將其提拔為山海關總兵,坐鎮中路。
又與面前的將領寒暄了一會兒,司禮監的秉筆首先進入了皇宮,心中感慨萬分。
自從開國以來,除了太祖和成祖兩位皇帝,恐怕只有被朝臣稱為“不像君主”的正德皇帝能像當今天子這樣,重視武將,并親自給予指導。
或許是時間還早,籠罩在晨霧中的紫禁城人跡罕少,只有少數早起的宮女宦官看著由司禮監秉筆帶領的隊伍鞠躬行禮,心里猜測王承恩身邊的將領是誰,真是福氣不小,竟然能直接面見天子。
隨著隊伍穿過廣闊的皇極殿廣場,魁梧的馬世龍呼吸急促起來,雙方都不由自主地緊握拳頭,青筋暴起。
正德皇帝之后,除了代替天子巡視邊疆的大臣,一般的官員“陛辭赴任”都是在皇極殿廣場或宮殿中空置的龍椅前大聲叩拜。
盡管他很少踏入深宮,但從身邊越來越宏偉的宮殿和身旁太監的話語中,他也明白他們正朝著內廷的乾清宮前進。
天子竟然要在乾清宮召見自己!
想到這里,即使是有豐富經歷、久經沙場的馬世龍也不禁心潮澎湃,腳步不自覺地加快。
"臣馬世龍,參見陛下。"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充滿激動卻又微微顫抖的聲音在乾清宮的暖閣中突然響起,讓正在案牘后閉目養神的朱由檢慢慢睜開了眼睛。
咚咚咚!
不等天子開口,這位七尺高的魁梧將領就俯首貼地,聲音清晰可聞,使得不久前剛剛修復的乾清宮地磚又微微震動,這讓一旁的司禮監秉筆有些無奈,微微抿了抿嘴,但眼中滿是贊賞。
不久前,天子召見盧象升時,這乾清宮的地磚就經歷過一次“洗禮”,這才幾天,又來了個馬世龍。
"賜座。"
等到面前的將領略顯拘束地坐下后,案牘后的天子已經消去了殘留的困倦,開始仔細打量眼前的將領。
根據“后世”的記載,“己巳之變”后,朝廷將遼東巡撫袁崇煥下獄,他的部將祖大壽在女真韃靼尚未完全撤軍的情況下擅自領兵退回關外,將京師置于危險之中。
在這個關鍵時刻,多虧孫承宗運籌帷幄,加上馬世龍率軍趕到京師,大勢所趨,祖大壽才返回,解除了京師的危機。
調任寧夏總兵后,馬世龍依然勤勉盡職,多次擊退侵犯的蒙古韃靼,并在任上去世,是一位始終忠誠于明朝的武將。
前往遼東,馬總兵是否已做好準備?”朱由檢略作沉思后詢問,盡管他知道眼前的將領與寧遠城中那些擁兵自重的“軍閥”不同,但他還是有些擔憂。
“請陛下放心,末將必全力以赴。”馬世龍身披鎧甲,連忙起身拱手保證,語氣堅定。
目前,女真大軍傾巢而出,寧遠城中的將門世家各自為政,而他統領的軍隊也只是從京營及騰驤四衛挑選出的幾千精銳騎兵,但這并未動搖他的決心。
“馬總兵有何打算?”片刻后,朱由檢再次開口,馬世龍臉上閃過一絲驚訝,像這樣的軍國大事,歷來由天子和朝廷官員決定,何時輪到他們這些帶兵的武將發表意見?
然而見天子神色認真,馬世龍收斂雜念,稍作思考后拱手回答:“末將抵達山海關后,會讓黃得功率軍增援寧遠,末將在后方坐鎮,訓練各路兵馬,整頓邊疆。”
僅憑隨軍的幾千騎兵無法迫使寧遠城的將門世家服從,他還需在后方整頓邊防軍,施加壓力。
但這樣的策略雖穩妥,卻需要時間和物資,不知天子是否會滿意他的計劃。
想到這里,馬世龍微微搖頭,不安地看著上方的天子,內心緊張起來。
身旁的御馬監提督曹化淳也皺起眉頭,女真大軍來襲,錦州城危在旦夕,這位將領還打算拖延不前,這與寧遠城的將門世家有何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