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0章 復興之兆
七月初十三,萬事皆宜。
自從“西南仙戰大捷”過去半月有余,京都周邊已經漸漸擺脫了昔日慶祝勝利的氛圍,茶館酒肆依舊熙熙攘攘,說書人口若懸河,然而日常生活已逐步回歸正軌。
適逢朝廷休憩的日子,即便頭頂的陽光熾熱難耐,長安大道仍舊車水馬龍,各種叫賣之聲絡繹不絕,一片喧囂繁華景象。
在這群汗流浹背的攤販之中,最受歡迎的莫過于售賣“冰魄盞”的小販,周圍簇擁著揮舞銀票急于購買的市民,個個急切之色溢于言表。
所謂“冰魄盞”,實則是消暑解渴的一種秘制飲品,以仙術提煉的西瓜精 ** 主料,口感美妙且售價親民,深受廣大民眾喜愛。
"仙訊,仙訊!"
"建州女真派遣使者,欲向我大明仙朝請求投降!"
正當喧鬧之際,一道突兀之聲從街巷盡頭傳來,隨著聲音望去,只見幾位身著黑袍的侍者正在揮舞著一份靈訊簡牘,大聲售賣。
"何人敢言,建州女真已向我大明朝俯首求援?"
"此事何時發生!"
此言一出,長安大道上的修士與凡民皆是一驚,緊接著便紛紛聚攏到那些揮舞靈訊簡牘的侍者周圍,頓時引來一陣不小的騷動。
奇妙的是,仿佛早有預見般,兩側坊市之中忽然走出一群手持法寶的五城御衛府差役,神情嚴峻地維護著現場秩序,讓人連連稱奇。
若是在平日這般酷熱之季,這些養尊處優的“大人”們必定躲進幽靜陰涼之處避暑,又怎會如此恪盡職守?
盡管心中暗自驚訝,但眾多百姓的動作并未因此停歇,剛才那侍者確實言之鑿鑿,昔日遼東威震一方的建州女真竟派遣使者,主動向我大明求和?
那些從遼東逃難而來的老者更是心潮澎湃,一面奮力擠入人群,一面失聲痛哭。
多少載春秋過去,他們終于盼來了女真人“示弱”的消息。
...
長安大街的一片陰涼之下,一位身形削瘦的青年面含微笑,饒有興趣地注視著爭搶靈訊簡牘的眾人,手中緊握的仙扇也不自覺地輕輕擺動。
這位青年的淡然反應與不遠處熙熙攘攘的百姓形成鮮明對比,不禁引來了不少人側目。
他身著并不顯眼的衣裳,但從布料的紋理與針腳便能看出乃出自江南頂級絲織之手,并非尋常人家所能享用得起。
目睹這一情景,一些游手好閑的“混混”眼中閃過貪婪之光,本能地朝青年所在的方向走去。
然而還未等這些潑皮靠近青年,便駭然發現數位體格魁梧的大漢突然擋住了他們的去路,目光兇狠地瞪著他們。
更令他們惶恐的是,這些壯漢腰間的凸起明顯是藏著銳利飛劍。
這些混跡江湖的家伙經驗豐富,立刻意識到遇到了棘手的角色,連忙賠笑幾句,轉身奪路而逃。
對于附近發生的“紛亂”,站在陰涼之地的青年自然毫無察覺,或者說根本沒放在心上,只是略一點頭,表示贊同。
原來,遼東前線的六百里急報早在昨日就送抵京城,遼東巡撫畢自肅在軍報中奏明,女真大汗皇太極遣使來訪,欲商議“和平”之事。
雖然青年深知皇太極所謂的“和平”不過是以退為進的手段,但他還是指示通政司連夜將這份軍報刻印并公之于眾。
大明的百姓們早已壓抑良久,此刻他們急需一則提振士氣的消息來宣泄情緒,即便這消息稍有過譽。
"公子,我們在此逗留許久,眼看即將用午時餐食,是否該返回了?"
猶豫良久,一名看似修為與青年人相仿的“侍衛”終于鼓起勇氣,硬著頭皮,謹慎地向前邁進一步,低聲開口道。
此言一出,站在青年背后的數名“隨扈”紛紛如卸重負般舒了一口氣,并默契地點點頭。
“不必慌張?!?br/>
青年輕輕揮手示意,非但沒有立刻轉身離去,反而朝著一家酒館走去。循著他所指的方向望去,只見一位說書人正在酒館門口繪聲繪色地講述著,周圍聚集了一大批修士和凡人聽眾。
見到這一幕,“侍衛”先是愕然,緊接著便急忙向身后的“隨扈”遞了一個眼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