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0章 陜西布局(上)
七月二十八,天朗氣清。
相較于月初時的“塵世喧鬧”,隨著連綿不斷的陰雨天氣,京城到了月底終于漸漸恢復了平靜。坊間流傳已久的關于“女真修士議和”與“蒙古妖族請求投降”的傳聞也隨之消散,黎民百姓重又把注意力放回日常生活瑣事上。
至于西南地區的“奢安叛逆修士”之事,提及者更是寥寥無幾,即便是那些茶樓酒肆里的講經道士也顯得無精打采,早已不及往日講述那些激戰故事時的豪情壯志,口中吐露的話語如同落下的雨水,無聲無息。
就在近日,吏部、戶部、工部的修煉者官吏協同督察院巡查御史一同奔赴陜西,此事在京都之內僅泛起一層淺淺漣漪,沒過多久便如過眼云煙,無人再提。畢竟自從神宗末年以來,陜西這片地域便“災劫連連”,不是干旱就是雪災,或者成群的妖蟲滋生,使得當地民眾的生活苦不堪言。如今朝廷對此地如此關注,倒成了這些百姓們的福音。
而一些機敏之人卻生出疑問:朝廷派巡查御史隨行赴陜西救援,是否另有所圖?特別是這支隊伍規模龐大,其中必有深意。莫非是要徹查陜西各地的官員?甚至準備一網打盡?
想到這里,不少人紛紛將炯炯有神的目光投向紫禁城的方向,心中暗自揣測皇上的深謀遠慮,又在籌備一件驚天動地的大事了。
此刻,身處大明皇朝的皇上朱由檢正端坐于乾清宮暖閣內,傳召兵部尚書王在晉以及戶部尚書畢自嚴前來覲見,陪同他們的還有禮部侍郎徐光啟。
"皇上想要下旨表彰皮島毛文龍修士?"
或許并未料到會有此一舉,平素鎮定自若的兵部尚書不禁愕然抬首,話語間流露出一絲困惑。
朱由檢并未直接回應,只是輕輕推了推眼前的奏折。這時,一旁的司禮監掌印太監快步上前,接過奏折,并在王在晉越發狐疑的目光中遞了過去。
"登萊巡撫袁可立上報,女真降將劉興祚攜帶著女真陣法防御圖投誠我大明皇朝?!?br/>
“此人通過皮島毛文龍的途徑來到我朝?!?br/>
趁著王在晉和畢自嚴瀏覽奏折之際,朱由檢的聲音如同寒潭冷月,悠悠回蕩在暖閣之中,他的面色也變得深沉起來。
毛文龍此舉雖令人頗感意外,卻又似乎合乎情理。這一突然的好消息對于朱由檢而言,無疑猶如一支修為猛增的丹藥,讓他看清了女真勢力的真實實力,從而可以安心地著手布局西北,應對即將席卷而來的“農民起義”風波……
他已秘傳八百里飛劍令,命令尚在川中未歸的黃得功所屬修煉軍團立即趕往陜西西安府,聽候已被晉升為陜西仙巡撫的洪承疇調動指揮。
拋卻世俗間的“道義”考量,在原本的歷史長河中,曾位居五省總督高位的洪承疇無疑是處理“賑濟災荒”與“平息妖氛”的最佳人選。
此外,他還傳令駐守甘肅固原州的“三邊仙督”武之望整頓修煉軍隊,以防域外魔族之患。
然而讓大明皇儲朱由檢憂慮的是,武之望已過古稀之年,近年來修為停滯,身體狀況每況愈下,實屬讓人擔憂。
也因此,在朝堂之上悄然出現了選拔有德高人“接掌重任”的聲音,其中以左副都御史楊鶴的支持聲浪最為高漲。
“毛文龍此番行動,的確出乎意料?!?br/>
正當朱由檢陷入遐想之際,兵部尚書王在晉在溫暖的內殿中略顯驚訝地開口,打斷了他的深思,也將他的注意力重新拉回現實中。
“現如今,西北災區之中,凡夫俗子流離失所,形勢堪憂?!?br/>
“而對于遼東局勢,則應以內煉修為、穩固陣腳為首要?!?br/>
朱由檢微微點頭,表明了自己的觀點。幾十萬兩修煉資源通過北直隸順漕河一路向陜西輸送,朝廷還派出了一批政事堂修士,并甚至令剛建立赫赫戰功的“白桿修士軍”一同奔赴陜西。
雖然朝中諸多大臣對陜西的局勢皆閉口不提,但鑒于朝廷內部情報網絡如同篩網一般嚴密,加之各地對動蕩的敏感,恐怕“陜西亂局”能隱瞞多久也成疑問。
想到此處,朱由檢不禁暗自慶幸,早一步解決了浩浩蕩蕩的“奢安叛修”之患,現在可以較為從容地應對陜西民變之亂。
若此刻奢安叛修還在西南肆虐,想必一直覬覦中原的女真妖蠻也會按捺不住躁動。
面對這內外交困的局面,倘若陜西再起動蕩,大明朝頃刻間便可能陷入前后受敵的危境。
“陛下,陜西...真的會亂嗎?”
沉默良久,戶部尚書畢自嚴那沙啞嗓音在乾清宮暖閣內猶如晴天霹靂,臉上寫滿了凝重。
結合皇帝近段時間的一系列舉止以及對皮島毛文龍的“寬宏大量”,皇帝似乎已經確信陜西必將動蕩不安。
面對此種態勢,朝廷必須做好周全準備,先前押送京城之外的幾十萬兩靈銀似乎已不足以應對。
“如果陜西叛亂蔓延至陜西全境乃至甘肅東部,微臣以為該如何應對?”
朱由檢并未直接回應兵戶二部尚書的提問,而是將視線轉向兵部尚書,說出的話更令人膽寒。
蔓延至陜西全境乃至甘肅東部?
這一短短十數字,令兵部尚書面色劇變,情不自禁地倒吸一口冷氣。
暫且不論陜西地域廣闊無垠,承載著抵擋蒙古妖蠻侵犯的重要使命;單單境內民眾一旦暴動,對于大明王朝而言,其沖擊將是難以估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