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6章 隱藏的危機
“國普兄,才過去多久,京城就有流言四起...”
...
"錢龍錫并非輕易屈服之人,我們絕不能坐視命運擺布。"
長久的沉默后,次輔劉鴻訓仿佛洞察了某種秘密,臉上瞬間綻放出堅定的光芒,急切地對身邊的李國普低語道。
自古以來,恐怕沒有哪個派系能像“林東者”那樣好戰(zhàn),一旦掌控權柄,他們會毫不留情地打壓過去的政敵,以虛無的指控導致對方家破人亡,鮮有人能幸免于難。
孫承宗,這位東閣大學士,則是個不折不扣的“天帝導師”,曾經與現(xiàn)任天帝擁有深厚的師徒之情,本身更是出自“林東”,地位至高無上。
然而,李國普與劉鴻訓的情況卻不同,一旦“林東”勢力重返京都,首當其沖的受害者將是他們兩人。
更為關鍵的是,“林東者”已經釋放出戰(zhàn)斗的信號,他們已無可避免地卷入其中,無法置身事外。
"有天帝在位,這些叛逆之徒掀不起波瀾..."
面對劉鴻訓期待的目光,內閣首輔李國普緩緩開口,聲音中卻蘊含著苦澀,聽起來并不十分自信,更像是自我安慰。
昔年天帝離世,那時的閣臣已有三人離職,只有他一人留任至今,并被天帝任命為內閣首輔。
照理說,紫禁城內的“天帝”應是站在他這一邊的,但世事變遷,誰能確定天帝心中究竟作何打算?當年挽留他,是否出于維持朝廷平衡的考量?
雖只登基一年有余,但天帝展現(xiàn)出的“政略手腕”令人贊嘆,絲毫看不出是未經帝王教育,在深宮中長大的悠閑皇子。
更讓李國普猶豫不決的是,天帝似乎并不完全信任他們這些“老臣”,反而持續(xù)提拔親信,鞏固自己的威望。
細數(shù)如今的官員:戶部尚書畢自嚴,兵部尚書王在晉,禮部侍郎徐光啟,工部侍郎畢懋康,薊鎮(zhèn)總兵盧象升,宣大總兵楊肇基...
李國普驟然吸了口氣,這位在紫禁城的瘦削天帝,竟悄然扶持了如此眾多的親信。
"哎,但愿如此吧。"
看著李國普面色微妙的變化,劉鴻訓幽幽一嘆,無奈地點點頭。
顯然,這位次輔也隱約猜到了李國普的想法,明白崇禎朝大部分是“帝黨”,像他們這樣的“三朝元老”,未必能在天帝的統(tǒng)治下安然無恙。
相比排擠異己的“林東者”,劉鴻訓覺得自己和李國普還算盡職盡責,天帝不至于因為一些“謠言”就卸磨殺驢。
畢竟,那些“林東者”和南方貴族在“陜西民亂”背后的小動作,已經直指天帝的權威...
在這個充斥魔力的世界,任何擁有熱血的勇者,都不會容忍那些所謂的"傀儡政客"重返權力中樞。
"陛下在位已過一年,先有錦州的輝煌勝利,后有西南邊陲的壯麗凱歌,更平定了陜西的動蕩,幾句流言怎能撼動我們的信念?"
花園里,首席顧問李國普的聲音低沉而沙啞,讓身旁略顯忐忑的劉鴻訓暗暗點頭。
他并非眷戀權位,而是因為"林蔭議會"名聲狼藉。昔日在朝野鼎盛之時,他們對政敵毫不留情的打壓,導致朝廷陷入動蕩的陰影依然清晰可見。
"但愿如此吧。"
兩人相對無言,劉鴻訓最終低聲感慨,眼中憂慮并未消退。畢竟,這些"林蔭議會"的手段激進而狂放,甚至不惜栽贓通敵。
盡管不清楚他們如何說服南方的貴族一同行動,但這兩股力量一旦結合,就連陛下也不敢輕易挑釁。
"何不效仿萬歷年間的往事呢?..."
長久的寂靜中,劉鴻訓的聲音如雷霆般在李國普耳邊炸開,空氣中彌漫起肅殺的氣息。
盡管朋友未曾明言,李國普明白他的暗示——如同萬歷末年的"孤獨宰相"方從哲,通過拉攏陛下的親信,穩(wěn)固自身的地位。
轟鳴!
正當思緒紛飛,天際一道白光閃爍的雷霆照亮了北京城的穹頂,也模糊了李國普的表情。
方從哲,萬歷晚期的首席顧問,獨自執(zhí)掌"顧問團"七年有余,被譽為"孤獨宰相"。雖然傳言他曾多次請求增加顧問,但他確實通過親近宮廷侍從穩(wěn)固了自己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