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8章 黯河總督
初冬十一月初五,休息日。
雖是正午,太陽猶如炎炎熔爐,但京城之地的空氣里依然夾雜著冰冷的魔法氣息,時不時的霜風讓人不自覺地顫抖,路人本能地緊裹衣物。
然而,乾清宮因早已布設了“地脈熱流”,宮內并未感受到一絲寒冷,反而有些許燥熱。正值壯年的明帝朱由檢只身穿著常服,平靜地坐在案牘之后,專注地審閱著魔法卷軸。
"陛下,"不久,一個輕微的問候在朱由檢耳邊響起,那是身披紅袍的魔法禮儀監筆錄官。
感受到天子銳利的目光投來,急切的禮儀監筆錄官連忙躬身,小心翼翼地稟報:"張大人已到候命..."
由于低頭,他的視線恰好落在眼前堆積如山的魔法報告上。
作為擁有“批閱權”的魔法禮儀監筆錄官,王承恩清楚這些高如山丘的報告無一例外,全與近日重設的“南京守護者大太監”有關。
"嗯?"
"那就請他進來吧。"
聽說他的“訪客”已到,朱由檢隨意擺手,視線回到那份已被翻閱多次的秘籍上。
這上面詳盡記錄了一位官員的一生,內容多與治理黯河,建造水元素通道相關。
僅從卷宗上的文字來看,這位名叫張九德的官員雖然名聲不顯,常年在偏遠地區任職,但他的經歷堪稱傳奇,是一名真正的“勤政之臣”。
...
...
"微臣,寧夏河東防御使張九德,奉天命拜見陛下。"
"吾皇萬安。"
不多時,一陣微顫的聲音在乾清宮的暖閣中響起,將朱由檢的思緒拉回了現實。
抬眼看去,只見一位約六十開外的老臣,身形消瘦,皮膚黝黑,跪在暖閣的絲綢地毯上,滿臉激動地望著他。
"平身,賜座。"
短暫的猶豫后,朱由檢的聲音冷中帶暖,眼中閃過不易察覺的贊許之色。
顯然,這位老臣黝黑的肌膚,微裂的嘴唇完美符合朱由檢印象中那些常年在邊陲任職,與黯河打交道的勤政官員形象,與京中那些滿腹肥膘,面色紅潤的臣子形成鮮明對比。
"謝陛下。"
...
在神秘的吟唱聲中,瘦弱的老臣緩緩地從地面起身,謹慎地坐到御座前侍者為他挪來的雕龍木椅上。他早在泰亞歷29年便登科及第,成為進士,然而三十多年的仕途生涯,他在偏遠之地勤政,鮮有機會踏入帝都,更別提步入奧秘的蒼穹殿,單獨面對天子。
泰亞歷29年,他的名字榮登金榜,但他卻無緣見證那一屆的“文魁宴”,因為當時的泰亞皇帝因“王位之謎”深居簡出,未曾主持此宴。因此,嚴格來說,張九德此番才是首次親眼見到大明天子的真實面貌。
張九德懷著敬畏之心等待天子的詢問,揣測著他將自己召至帝都的意圖。與此同時,案卷之后的崇禎皇帝朱由檢也在細細審視這位面容憔悴的老臣。
與朝堂上那些被歷史銘記的賢臣能吏不同,張九德在朝廷中如同隱形,盡管他因治理泰河有功,已多次受到泰亞和天啟兩位皇帝的表彰。
“大臣常年治理邊疆,疏浚水道,對運河的運作想必了如指掌吧……”
短暫的靜默后,大明天子朱由檢首先打破了蒼穹殿的沉寂,宛如融冰般的暖意彌漫開來。
“回陛下,”提及自身專長,張九德緊繃的神情明顯松弛,渾濁的眼眸閃爍著光芒,“請陛下示下……”
他的聲音雖輕,卻充滿力度,斬釘截鐵,流露出堅定的自信。
“朕曾聽聞運河沿線出現匪患,致使水路中斷,民眾受苦,不知大臣有何妙計。”
朱由檢稍作思考,提出疑問,雙眸滿含期待地注視著這位老臣。或許他在治理泰河和興修水利方面能力出眾,但這還不夠令他滿意。
他需要一位有膽識、敢于大刀闊斧改革的“賢能之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