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0章 預防未然(中)
乾清宮暖閣中,不少臣子的神色變得微妙。即便早知天子重視武將,自從即位以來就刻意提高他們的地位,但對楊肇基的倚重仍顯得過于明顯。
畢竟,眼前的楊肇基獨自統帥宣大兩鎮,不像黃得功出身于天子的親衛部隊,算不得天子的嫡系。
此時,身為文臣之首的內閣首輔李國普也在心中低語,回想起自己面對東林黨的挑戰時,天子未曾給予如此堅定的支持。
"宣大是京都的門戶,決不能有失。”
"愛卿應磨礪兵鋒,整頓軍備,絕不能讓蒙古韃靼有一絲機會。”
盡管明白蒙古大汗林丹巴圖爾與建州女真之間的“和平”幾乎不可能,但朱由檢還是忍不住叮囑。
畢竟,女真韃靼即將興兵襲擊京都的消息已不是秘密,若蒙古韃靼趁虛而入,壓力將倍增。
"請陛下放心!"
看到案牘后的天子并無半分疑慮,楊肇基再次叩首,滿臉激動地回應。
或許因情緒激昂用力過猛,他膝蓋下的地磚竟現出裂痕,令司禮監的秉筆暗暗咋舌。
每次武將入宮面見天子,乾清宮暖閣的地面都要更換新磚。
不過,最近因整頓皇族藩王,國庫收入頗豐,掌管內承運庫的王承恩只是苦笑,并未過于憂慮。
"遼東那邊情況如何?女真韃靼有何動靜?"
朱由檢輕揮手指,示意楊肇基落座,然后將視線轉向與他胞兄并肩而坐的遼東巡撫畢自肅……
隨著天子的目光投射,紫宸殿的氛圍微妙地轉變,中樞輔臣李國普也不由與兩側的閣臣交換了個眼神。
這對孿生兄弟,哥哥身居戶部尚書之位,掌控著帝國的財政大權;弟弟則作為遼東行省的督撫,統率朝廷重兵。
即便天子的恩寵深如鴻海,毫無猜忌,但作為臣子,他們始終要懂得“避嫌”之道。
畢竟,這對兄弟手中的權柄太過沉重。
李國普心中有了定計,一旦眼前的事態結束,哪怕會觸怒天子,他也必定要為此上奏。
楊肇基乃一員武將,整頓軍備是他的職責所在,但治理領土,操持政事還得依賴精通此道的人才。
至于遼東督撫畢自肅,他是“臨危受命”,并且已經取得了顯赫的功績,在遼東軍隊中享有崇高的威望,對此必須謹慎對待,不能輕易動搖其地位。
"稟陛下,"畢自肅對同僚們的內心揣測一無所知,察覺到天子的眼神,連忙起身回應,"據探子和東江軍傳來的消息,近來女真族內部確實頻繁調動兵馬,原先駐防邊界的蒙古八旗已被皇太極悉數調往遼沈地區。”
"而在遼南駐扎的女真部落,也顯現出了蠢蠢欲動的跡象。"
這話一出,紫宸殿中的溫度仿佛驟降,氣氛變得緊張起來。盡管在天子的影響下,眾人對女真部落可能的突襲已經有了心理準備,但此刻親耳聽到遼東那位不可一世的女真八旗首領真的開始調動兵馬,眾人心頭不禁一緊。
"東江軍..."
與其他人不同,坐在文案后的朱由檢并未過多反應,畢竟他早已得知這一切。他關心的是東江軍的動態。
"稟陛下,"仿佛聽見了朱由檢的低語,久未歸京的登萊巡撫袁可立挺直腰板回應,"微臣曾親自乘戰船前往旅順,親眼目睹女真在遼南抽取了部分兵力。"
身為東江軍主帥毛文龍的“貴人”,袁可立能揣摩出文案后天子的真實意圖。毛文龍仗著海外的廣闊天地和強大的軍隊,對朝廷的召令總是漫不經心,仿佛擁兵自重。
甚至傳言,東江軍的毛文龍私下與女真大汗皇太極“修和”,商議互不侵犯。
袁可立對這些流言蜚語自然有所耳聞,但從他“復職”以來,毛文龍明顯收斂了許多,還在過去的“錦州大捷”中發揮了關鍵作用,證明了他的立場。
因此,深知皮島戰略價值的袁可立打算替毛文龍說些寬慰的話。然而,他還沒來得及開口,就聽見朱由檢淡然一笑,輕輕點頭道:“愛卿放心,朕心中自有計較...
"陛下神圣光輝照耀萬物。
"簡單交換了一個眼神后,登萊地區的守護者袁可立恭敬地說道。
"敢讓陛下洞察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