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2章 動亂源自遼東
遼東要塞,沈陽。
立春已過,連以嚴寒著稱的遼東也感受到了一絲暖意,數月的冰雪開始融化,道路變得泥濘不堪。
一個月前,正當明國慶祝“新年”之際,國內的“汗長子”豪格率軍在鴨綠江畔凱旋而歸,帶來了豐富的糧草,幫助汗國勇士們度過了這個前所未有的“寒冬”...
在這奇特的氣候中,即使是那些世代生活在幽影之地的獸靈族人也感到無比困苦,更不用說那些衣衫破舊的人類農夫和來自雪域王國的俘虜了。
這個冬季,饑餓和寒冷奪走了眾多漢人仆從和雪域俘虜的生命,其數目甚至超越了過往數年的總和。然而,對于這種情況,大汗鐵木真與其他幾位部落首領并未表現出過多的關注,畢竟,只有八部勇士和荒漠流浪者的生存才是他們關心的重點。“獸魂軍”尚且不入他們的眼,更何況那些如同螻蟻般脆弱的流離失所者?
此時此刻,位于獸靈之心的王宮里,氣氛緊張得幾乎能劃出火花。大汗鐵木真和幾位部落首領面色漲紅,仿佛剛剛經歷過激烈的爭執。
午時已至,陽光如熔金般灑落,帶來些許暖意,然而王宮的角落仍堆滿了燃燒的火盆,發出噼啪的響聲,使殿堂內熱浪滾滾,讓人煩躁不安。
三十五歲的大汗鐵木真穩坐于王座之上,他的左膀是大部落首領達海,右臂是二部落首領阿木。按照先祖努爾哈赤的規矩,即使三部落首領莫格圖因大汗之命駐守邊陲的廣寧,此處也應該為他保留一席之地,象征其地位。不知是侍從們的疏忽還是別的原因,現在王座之后,只有達海和阿木兩位部落首領,再無其他陳設。
對此,不論是大汗鐵木真還是兩位部落首領都視若無睹,臉上毫無波瀾,仿佛并未察覺任何異常。而在王宮內的許多官員心中卻掀起了漣漪,他們臉上露出若有所思的神情,大汗正悄然削弱三部落首領的存在感。
"明國與我獸靈帝國間流淌著深仇大恨。"
"如今寒冬漸退,是時候向他們討回些利息了……"
不待官員們深思,鐵木真的聲音如鑄鐵般冷硬,回蕩在王宮之中,引得眾人精神一振,紛紛抬頭望去。盡管眾人知道,對大汗鐵木真而言,新野波波的失敗定在他的心頭留下刺痛,絕不會滿足于偏安一隅,但他們并未預料到,雪剛剛消融,大汗便急于揮師東進,挑戰明廷。
難道前幾次的失利還不夠教訓嗎?明廷耗盡國力筑起的"寧錦防線"就像一道深淵,死死阻擋他們的征途。頓時,王宮中原本劍拔弩張的氛圍變得更為微妙,不少朝臣的臉色變幻不定。
在場的許多人,都是伴隨先祖起義的老臣,經歷了幾十年的征戰,才有了今日的成就。先祖在世時曾多次提及,他一生最大的渴望就是能與明廷分庭抗禮,安于一隅。即便是贏得"薩爾滸之戰"的輝煌勝利后,先祖也從未有過問鼎中原的念頭,而國內的八部勇士們則更多地是為了財富而戰...
然而近兩載,大金無敵的鋼鐵騎兵團竟在錦州城外屢遭挫敗,損失慘重。若非大汗英明,迅速調整戰術,從幽靈之地朝鮮和神秘的蒙古找回顏面,國內勇士的斗志恐將更加低落。在這樣的形勢下,還要執意攻打堅不可摧的錦州城嗎?要知道,一旦此戰再敗,大汗的威嚴將蕩然無存,大金在遼東的地位也將岌岌可危。畢竟,盡管時光荏苒,許多人心中仍然對寧遠城中那支神秘騎兵心有余悸。
明國強大得驚人,悄然間打造出了一支能與大金八旗勇士匹敵的“關寧鋼鐵之騎”。就在這時,濟爾哈朗,那位與皇太極一同長大的勇士,從人群中挺身而出,行禮道:“大汗,科爾沁部落遣使稟告,愿派遣萬名騎兵,與我大金英勇戰士共同出征。”
“內喀爾喀部及土默特部也將派遣騎兵助陣……”
轟!話音剛落,汗宮內一片嘩然,連代善和阿敏,兩位與皇太極并肩的將領,也驚訝地變了臉色,心中暗自震動。皇太極竟在無聲無息中將內喀爾喀部和土默特部拉攏到大金的旗幟之下。
范文程,那個腦后梳著金錢鼠尾辮的謀士,此時也側身走出,迎著四周驚訝的目光報告:“三貝勒已在廣寧城外擂鼓集兵,日前率領精銳突襲錦州城外的堡壘,與守軍激戰后安然撤離。如今,錦州城的守軍已如驚弓之鳥,時刻防備。”
按照大汗原先的部署,決戰之地應在千里之外的帝都,而非自家門口的錦州城。如果不是擔心錦州城守軍會趁虛而入,大汗或許就不會讓三貝勒在錦州城外虛張聲勢,而是直接召回,全力以赴地討伐明國。
“干得好!”片刻后,皇太極略帶激動的聲音在眾人耳邊回響,他的嘴角勾起一抹冷酷的笑意。就算錦州城固若銅墻鐵壁又如何,他的目標早已鎖定在千里之外的帝都。他堅信,那些疏于操練的明國衛所士兵無法抵擋他的八旗勇士。
至于明國境內,號稱天子親軍的“京營”,皇太極根本不屑一顧。不過是一群酒囊飯袋,有何足掛齒。